儘管專家從地震週期預測,一再警告某些地區勢必會發生強震,但地震預測的準確性卻還是一直被質疑,不過在日本有專家發現大地震的前兆,可能是在周邊板塊會密集出現所謂的「慢地震」。他們現在加強對慢地震的觀測,希望能讓地震預警更精準。
宮崎縣外海的日向灘,現在可是全球地震研究的最前線。
京都大學助教山下裕亮:「我們在偵測地面是怎麼動的。」
在地底挖隧道埋設地震器,日本京都大學在這裡設置研究中心,因為就在幾年前,他們在日向灘發現獨特的地震波。
京都大學助教山下裕亮:「和地震不一樣的震波出現很多次,還想說這是什麼狀況,分析和許多狀況比較之後才知道這是慢地震。」
慢地震!這是日本地震研究的新顯學,和一般地震每秒出現數10次搖晃相比,慢地震的震波卻得把時間軸拉成好幾天,才能觀察到不對勁。
京都大學助教山下裕亮:「慢地震的地殼錯位是非常緩慢的,可能得花上半年才出現20公分左右的位移。」
日本學者積極關注慢地震,是因為6年多前的那一搖,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的2個月內,震源地周邊就出現好幾次慢地震。
京都大學助教山下裕亮:「東北外海第一次發生慢地震是在2008年,2011年3月發生地震,在主震發生前幾個月,同一個地點也發生慢地震。」
除了東日本大地震外,包括紐西蘭、智利和哥斯大黎加,都在地震前出現慢地震的跡象,這更加強日本學者研究慢地震的決心。
京都大學助教山下裕亮:「比起過去更能定量捕捉引起地震的現象,未來應該可應用到預測上。」
透過研究慢地震來預測大地震,學者現在擔心的是日向灘海底的慢地震,或許就是東海強震的前兆。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專家:「現在模擬日向灘發生地震,幾年後會發生南海地震,然後隔了1年東海附近也會有地震。」
透過超級電腦「京」的運算,東海地震或許迫在眉睫,事實上在愛知縣地底,專家也開始觀測到慢地震的蹤跡。
京都大學准教授西村卓也:「剛好在愛知縣周邊朝東南方向,只要這個地方出現箭頭,這個部分從地表來看就是移動個2到3毫米而已。」
而且發生慢地震的地點,外海就是日本人認為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南海海槽。
京都大學准教授西村卓也:「從南海海槽往下沉的板塊邊界緩慢地出現偏差,我們稱這為慢地震現象。」
專家認為,慢地震會讓板塊累積變形的壓力,讓南海海槽地震提早發生。
京都大學准教授西村卓也:「發生再多慢地震,都無法消除震源地的板塊變形,反倒可能添加更多壓力,讓地震更容易發生,地震的前兆只要出現某種程度的累積,,周邊發生的地震,可能讓主震提早數10年發生。」
地震或許還無法完全預測,但現代科技正讓地震預報越來越精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