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房價高昂、租金也不便宜,英國倫敦出現了一種新的居住方式稱為Co-living,有一棟名為老橡樹的大樓是全球最大的合居公寓,入住的房客每個月付的租金比一般公寓還要便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臥室和浴室,其他像客廳和洗衣服的地方則是和大家一起共用。
而在德國首都柏林公寓租金也不斷攀升,一群建築師於是自己出錢,設計了跟倫敦一樣的合居公寓,堪稱是現代年輕人一種新的居住方式。
英國首都倫敦,房價高得讓千禧世代難以負擔,年輕人要在倫敦工作又不想搬出倫敦,共同居住就變成了一種新的選擇,同時還可以一解這個世代普遍的孤獨感。
合居房客宋米奇:「週間我覺得還滿孤單的,我在倫敦有這種感覺,挺孤單,除非你跟其他人一起住。」
倫敦新興的房地產公司TheCollective體察到年輕人的心聲,在倫敦西北部推出了一個以共同居住為中心概念的公寓大樓,因為創辦人自己在7年前創業時也是個剛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的21歲社會新鮮人。
房地產公司TheCollective執行長麥錢特:「我們主要的項目是共同居住公寓,我們覺得這是給現代的年輕就業者一種全新的居住方式。」
名為老橡樹的這棟大樓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居住公寓,總共有10層樓,一共545個房間,每個房客都有自己私人的臥房和浴室,依照房型的不同一種有自己的小廚房,另一種是兩房共用一個廚房,其他生活所需的設施和空間都是整個社區的房客一起共用,包括客廳、餐廳、洗衣間、健身和圖書館,還有共同的工作空間,電影室和Spa等放鬆的空間也有,房租一個星期算起來約在200到300英鎊之間,折合成台幣是7千9到1萬1。
合居房客:「我想搬進這裡是因為我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我喜歡這邊各種不同的公設,能跟他人交流,但同時又有一個單獨的小空間是完全屬於自己的。」
實際走進房間看,一張床、一個衣櫃,還有一個簡單的長條形書桌,剩下的就是一點點的走動空間,但是房客說家是一種感覺,而不僅僅是居住空間的大小。
合居房客:「我之前看了約10個地方,每個地方月租都比這裡貴100到300英鎊(台幣4千到1萬1),有些地方甚至不會有自己的客廳。」
在共同居住的公寓,臥房雖然小,但是公設多,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少投資者和創投公司也看到共同居住的確有其市場和需求,也都躍躍欲試想出手投資,像是這棟老橡樹公寓創投公司就已經投入了13億美元。
房地產公司TheCollecitve社群經驗長湯瑪斯:「我非常有信心共同居住將會是未來人們的一種居住方式,我們生活在一個孤獨的世代,看各種研究都會發現這個世代越來越活在孤立和寂寞當中,在倫敦年輕人要找到負擔得起、又有生活品質的住房越來越不容易。」
其實不只是倫敦,在德國首都柏林,房價和租金也是越來越高,在這裡有一群建築師自己出錢投資,設計了一種共同居住的公寓,21名房客一起住在這個242坪的公寓,廚房和客廳是公共空間,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單獨臥房。
房客羅賓:「我覺得我們找到的居住方案,有共同空間還有私人臥房,這是一種很完美的結合,對很多人來說都會很適合,我有朋友定期會來找我,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甚至連我的父母他們都說其實這是個很棒的點子,我們應該也要考慮這樣住住看。」
德國柏林過去在歐洲地區以房價低而聞名,吸引了很多畫家、音樂家和學生來這裡居住,但過去2年來房租攀升了將近10%,不少房客被房東請走,要找新的地方住也非常不容易。
柏林租屋者凱許:「我在十字山這個區域能夠考慮租的公寓,1個小時之內就沒有了,在我要開始瀏覽時,網頁就說不好意思,這間公寓已從廣告上被移除,或我們已經找到房客了。」
面對一房難求的困境,住在柏林的居民說都怪全球化,把跨國公司和投資客帶到柏林來,使當地房價越來越高,儘管城市裡有很多房屋在興建中,但是這些都只賣不租,建商鎖定的族群是想要投資豪華公寓的人,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有越來越多人從鄉村搬到柏林來,柏林人口有350萬,每年吸引約4萬人移入,過去5年來,新移入的人口有22萬,城市住宅根本供不應求。
柏林居民:「我考慮要搬到國外去,因為我覺得很挫敗,我得搬離自己的家鄉,房租已經高到無法負擔了,我們在這裡住了超過30年了耶。」
其實德國人租房比買房的人還多,有將近50%的德國人都是租屋而居,歐盟其他國家租房的平均只有30%,但是現在房租高漲,過去3年租金中位數上漲了19.9%,公寓的空屋率跌到只有1.5%,其中已經有人入住的房子,高達58%都是一個人獨自居住,要設計出什麼樣的住宅好有效的利用都市空間,應對不斷激增的城市人口,是德國柏林的當前議題。
圖/YouTube Kirsten Dirksen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