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社會現象「孤獨死」,也就是和職場、家人、社會沒有連結的獨居者,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死亡,而這個「孤獨死」,原本被認為普遍發生在獨居老人身上,但現在也漸漸擴大到,20到50歲的勞動世代身上。根據統計,去年在東京23區,50歲以下孤獨死的比例,就超過2成,而從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孤獨死亡保險,也足見孤獨死年輕化的趨勢。
拎著工具,前往新宿這間公寓,他不是裝潢公司派來的,而是專門前來整理死者的遺物,因為原本住在這裡的房客,死亡20天後才被人發現。
遺物整理公司人員:「是一位接近40歲的先生。」
39歲離開人世,根據家屬事後描述,死者可能是病死的。
遺物整理公司人員:「是一個還挺愛打扮的人,有手錶太陽眼鏡等等,食物沒了。」
而這名獨居男子是在去年辭掉了工作,之後的生活窮困潦倒。
房東:「看新聞看到有『孤獨死』這個情形,所以將租屋對象的年齡,設定在40歲以下,實在沒想過年輕人也會孤獨死。」
房東詫異,但這並不是特例,因為還沒步入高齡就「孤獨死」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多。
遺物整理公司社長吉田太一:「這個人相當年輕47歲,死亡3天後被發現的。」
遺物整理公司指出,每年接受委託的件數,大約有1700件,並從10年前開始,漸漸擴展到還沒屆滿退休年齡,20到50歲之間的勞動世代。
遺物整理公司社長吉田太一:「65歲以下孤獨死的人,每個月增加的幅度,比65歲以上的人還多,年齡層或許已經擴大到40幾歲30幾歲。」
至於要如何印證「孤獨死」開始年輕化?市面上已經不止一間公司,推出所謂孤獨死的保險,銷售對象不是獨居者本人,而是房東,一旦碰上房客孤獨死的情況,房東就能拿到整修房屋的費用,和房租的補償。
過去2年,保險公司支付過的對象超過1000人,其中男性佔了81%,平均死亡年齡約60歲,如果依照年齡層來分,有超過4成都是還沒退休的人。
日本少額短期保險協會人員杉木茂也:「孤獨死的發生,平均分布在20歲到50歲的人口當中,進而了解到的事實是,不能斷定這單單只是年長者的問題。」
今年6月,在神奈川縣這間公寓,也發現一位54歲獨居男性的遺體,死因是肝硬化引起的心臟病發作。看看死者的房間,一眼就能看到衝浪板,因為他的興趣就是衝浪。
記者vs.衝浪用品店老闆:「這個人經常來這裡光顧,我記得他!」
死者從20幾歲開始,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衝浪,朋友多社交正常,讓衝浪用品店的老闆也對他印象深刻。
衝浪用品店老闆:「很開朗很有活力,和朋友之間吵吵鬧鬧的,因為透過運動也交了很多朋友。」
接著在28歲結婚生子,卻在39歲離了婚,展開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讓死者踏入了孤獨死的開端。他是死者在老家的友人,翻開相本指著以前的照片,當時還經常一起去滑雪,但過了40歲後彼此工作繁忙,也和朋友們漸行漸遠。
死者友人:「漸漸比較沒有來往,上了年紀之後責任變重,要做的事也比較多,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很忙,感覺到他也沒什麼在聯絡我。」
再到45歲之後,死者的父母親相繼過世,就連跟兄弟姊妹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而真正讓死者孤獨情況加重的是在3年前,51歲的時候糖尿病發作。原本在瓦斯機器製造公司任職的他,經常因病請假,隔年52歲他丟了工作,雖然之後沒有放棄不斷找新工作,但都吃了閉門羹。
職業介紹所負責人荻原聰:「即使病沒有完全治癒也能工作,但還是會有公司擔心『真的能工作嗎?』,以至於會出現不雇用的情況。」
結果就是死者足不出戶,屋內堆放了大量的空酒瓶,在54歲畫下人生的句點。遺物整理公司表示,死者屋裡並沒有找到任何藥物或看病紀錄,反倒在一個角落發現死者年輕時,開心衝浪的照片。
死者的妹妹:「認為他一直都很有活力所以疏忽了,後悔沒有打電話問他過得好不好。」
死者的妹妹沒有跟哥哥聯絡,對哥哥生病的事也渾然不知,而專家表示,其實勞動世代孤獨的情況,比年長者更難發現。
明治學院大學教授河合克義:「年長者方面,有民生委員民間居民等,主辦的活動在守護,相較之下,勞動世代就比較沒有動作。」
要降低孤獨死的風險,年輕時就要開始培養興趣,多多參與活動,和社會保持連結,恐怕就是現代人必修的人生學。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