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8年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在今天(7日)全線貫通,全長55公里,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是目前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大陸珠海和澳門,將3地交通時間,從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縮短至30分鐘,打造港珠澳一日生活圈,官方目標在2017年底通車,結合3地海港和城市經濟優勢,可望創造1.4兆美元,約合台幣42兆商機。
央視記者:「這裡是位於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在我身後就是大橋,從珠海方向的起點,2017年7月7日也就是今天,港珠澳大橋將迎來,橋島隧工程的全面貫通。」
連接香港大陸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項世紀建設,將3地交通時間,從水路一小時陸路3小時,縮短至30分鐘,打造港珠澳一日生活圈。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因為粵港澳大灣區,這樣不斷的一種融合都市圈的打造,他的融合的這個力度,以及融合的速度會加快。]
自從2009年12月開始動工,歷時8年總耗資超過1 千億人民幣,結構形式和施工工法難度高,曾被英國衛報喻為「現代世界7大奇蹟之一」,空中俯瞰猶如海上長龍,總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包括22.9公里主體橋梁、4座人工島,和6.7公里世界最長也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最深處達海平面下48公尺。
央視記者:「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港珠澳大橋的西人工島,也是橋島隧轉換的起點,通過這個洞口,就可以進入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
深入海底隧道視線開闊,高11.4公尺約4層樓高,寬度則是達37.9公尺,可雙向6個車道通行。
央視記者:「和地面上相比,這裡沒有任何的異樣,而且空氣也非常流通。」
每300公尺安裝抽風機,輸送地面新鮮空氣,確保發生緊急事故時,不會因為在隧道內無法透風而窒息,另外每隔135公尺,也設有安全門,將是隧道內最重要的生命通道。
港珠澳大橋常務副總工程師:「一共是分為3層,最上層我們叫排煙管廊,將來發生火災等等的話,煙就會從上邊這裡走,中間這段是逃生通道,蓋板底下是我們的動力電纜,通訊電纜光纖包括我們的消防管等等。」
安裝通訊電纜,未來在海底隧道也能上網講電話,這條大陸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由33個長180公尺的沉管,和一個約12公尺長的接頭拼接而成,為了把海底隧道和海面上大橋連結,工程師填海造出2座人工島。
央視記者:「他們將巨大的鋼桶,插入30多公尺深的海底,圍出1個人工島,2座人工島,一共使用了120個鋼桶,每個鋼桶直徑22公尺,高40到50公尺相當於4輛大卡車。」
鋼桶被敲進海床,建設出東西2座海上島嶼,每一座的面積,比10個標準足球場加起來還大。
央視記者:「根據2個人工島的定位,西人工島未來將是大橋的綜合管理島,主要用於指揮監控,以及養護服務和人員辦公等,而東人工島未來將是,集觀光旅遊服務救援功能為一身的,綜合運營島。」
島上建設控管中心,和海上救援平台,一旦海底隧道發生事故,救援人員3分鐘內就能趕到,人工島連結的橋身,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鋼結構橋梁,光是主體橋梁,總用鋼量就達40萬噸,相當於60座艾菲爾鐵塔。
央視記者:「他們(太鋼)自主研發生產的雙相不銹鋼鋼筋,被應用於大橋的承台,塔座及墩身等多個部位。」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就說我們這根不銹鋼筋,拉斷的破斷力大概要40噸,40噸大概要20幾台小轎車,40噸大概要20幾台小轎車。」
由於鋼結構表面光滑,鋪設瀝青也得下功夫。
央視記者:「(瀝青)大概超過一掌的距離,據說是將近70公分,這樣厚的一個距離,聚集6到7層材料,第一層(瀝青)是防水的,在最上面這一層,能夠保證即使在高速車輛行駛過程當中,他既能夠產生一個緩衝的作用,同時也不會產生相應的位移。」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還要可抗颱風地震,以及30萬噸巨輪撞擊,官方目標在2017年底通車,結合3地海港和城市經濟優勢,可望創造1.4兆美元,約合台幣42兆商機。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師:「這是3地政府間的一個合作,這座大橋是3地親如一家的象徵,項目的目標就是,建一座世界級的跨海大橋。」
不僅是重要地標和交通樞紐,大陸中央更賦予港珠澳大橋,為3地緊密的象徵,也要用「中國建設」,重新定義21世紀的中國的製造力。
圖/weibo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