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最近也吹起一股新創風,香港主要是利用它自身優勢,一方面可以成為前進大陸市場的前哨站;再來香港本身是亞洲金融中心,比較容易吸引國際資金投注,還有香港有不少頂尖大學,移轉高端科研技術,所以香港政府主要鎖定在生物科技醫療新創產業,繼續來看香港如何跨出金融業,發展新創。
說起香港的科研新創歷史,就要從他們非常熟悉的八達通開始說起了,因為香港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電子貨幣的地區。隨機訪問香港民眾知不知道這段光榮的新創史,香港的八達通可是世界上最早發展,也是最成功普及程度最高的電子貨幣,不過多數港人似乎不那麼清楚,就像「新創」這兩字原本也跟香港沒那麼有關係。
由金融辦公大樓勾勒出的天際線,依舊是香港最搶眼的景色之一,香港被公認在全球金融市場舉足輕重亞洲的金融中心,但不同於許多地區早就捲起一股新創浪潮,香港的新創產業這幾年才開始急起直追。
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新創跟科技始終是一個社會發展一個很重要的骨幹,香港今天的經濟有百分之90以上是我們叫服務性行業裡面的經濟體,那麼我們認為香港必須要從工業從科研,再重新帶動香港的經濟。」
體認到香港經濟必須靠新創才能轉型,他是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負責香港新創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他所領導的香港科技園,更是培育香港本土新創企業的指標機構。
這個有點像超大飛行船又被稱為金蛋的建築物,是香港科技園最著名地標「高錕會議中心」,以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人稱「光纖之父」的科學家高錕所命名,園區比鄰香港中文大學北邊不遠就是深圳,造就此地新創產業的一級戰略位置,主要鎖定生物醫療電子材料智慧城市等創新領域。
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科技園裡面我們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就是進去科技園工作的話呢,每一個公司必須是要做科研才可以,不是誰每一家公司進去都接受的。」
香港新創螢光魚,這裡其實環境是世界一流的沒得講,別看輕這一隻隻小魚,牠們是超越白老鼠的斑馬魚,研究員得細心照料。
水中銀生科實驗室經理陳國輝:「如果這個溫度相差,比方說明天有10度的分別的時候牠也不下蛋的,這個管線主要就是控制這個燈光,因為這個魚需要不同的燈光太光的時候牠們不喜歡,太暗也不喜歡。」
落腳於香港科技園的港商水中銀生物科技首創全球獨家,「轉基因青鱂魚」以及「斑馬魚」胚胎毒理測試技術,能夠辨識出超過千種不應該出現在食品或產品中的毒素。
水中銀生物科技創辦人陳子翔:「螢光魚就是它越螢光代表越光的話毒素越多,因為比如說像你吃了一個東西,你可能感覺肚子不舒服,但你沒有量化的話就不知道多、還是少了嘛,我的原理就是我植入到你身體裡面,然後你吃了東西你不舒服,你就會自己發光,你越光的話就是那個東西越毒了。」
這項生物檢測技術目前已經導入台灣,更獲得歐洲不少國家政府部門學術研究單位,跨國化妝品集團及食品集團的認可採用,創辦人八零後的陳子翔談起在香港走上科創這條路,還真的很不容易。
水中銀生物科技創辦人陳子翔:「當時包括很多投資人也會這樣子去就冷嘲熱諷啊,比如說我又不是你媽為什麼要給你錢?就我記得當時候碰到上百個、幾百個天使投資者,就講我們的理念、講我們的技術,但是大部分的投資者都覺得說,首先你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對吧?他覺得你這麼多錢都沒見過,怎麼敢交給你去打理這麼多錢?另外一個在生物這個領域,或者在香港這個領域他就覺得他投這個項目(風險大),我當時就跟他講,可能3、5年內不一定能夠回本,他覺得3、5年我炒樓都炒了2轉了,他也是覺得這個東西的話風險很大。」
但香港有頂尖的學術背景,再加上開始有像香港科技園這樣的科研環境平台支持,陳子翔堅持走下去,也證明自己走對了。
水中銀生物科技創辦人陳子翔:「就我們一開始是3個學生去參加這個商業比賽,但去到最後,真的是選擇究竟你是真的去創業,還是去剛才你說的去金融行業裡面的時候,有兩個學生就去了金融行業,只有我是留下來的,我覺得如果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而選擇了另外一方,可能看起來短期更容易賺錢,我覺得我會後悔,但現在5年後、7年後看回來,發現是我另外2個同學後悔了。」
不只螢光魚香港科技園裡還有香港理工大學,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機械手裝置。原理是神經重塑藉由練習復健,喚醒中風病人腦細胞控制手部的活動。
希望之手主席兼行政總裁徐錦輝:「你看好多空出來的部分,保持它的強度堅度,我們再加上一個承托它的。」
這裝置已經得到歐盟認證,還推廣到德國等醫療開發技術先進的20多個國家,香港科研出人頭地!
天行動力創辦人胡競樂:「可以自轉好窄的地方都可以走的到,很窄的地方所以有先想到說就是適合香港的一些在動線的行走,是的同樣的地方比如說室內的環境,比如說好窄的辦公室啦,都可以使用的。」
還有像這輛迴轉半徑極小,適合香港狹窄室內空間的電動輪椅,被稱為「輪椅中的特斯拉」,它還有自動避障等輔助功能,是電動輪椅首度被加入汽車概念在香港研發兼組裝,百分百港產的科研成果。
將數以萬個如果變成香港的成果,香港科技園做為科創基地,到2017年已經培育超過737間科創公司,累積取得931項知識產權專利,共募得約17億港幣的天使及風投資金。
水中銀生物科技創辦人陳子翔:「在香港做一個科研的話我覺得是Ok的,就很誠實因為不可能一個城市把什麼都做嘛,尤其是香港聚集了很多在高校也好、在研究院也好,這方面的一些博士、一些專家,但如果你說真的是要往一個市場方向走的話,國內或者美國肯定是更大的。」
一語點出香港新創的優勢還有問題,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替香港所擔心的,眼見週邊城市深圳新創崛起快速發展,不管是創業率、融資金額香港都相對失色,那香港該怎麼辦?
香港中文大學創研主任區玉輝:「如果我們單單看深圳香港,其實我覺得不應該存在一個直接競爭的關係,因為深圳現在都可以說好像變成矽谷一樣,香港你剛才有說是一個全球的金融中心嘛,某方面香港是好像紐約,那紐約跟矽谷比如說你說根本不存在競爭。」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就這麼大一個地方,創意每個創意的孩子都從這裡出來的,這個是我認為就是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感覺,我們小孩就這樣。」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20平方米的地方,一家5口住在裡面。」記者秦陵謙:「你們想在創新的空間裡面加入這種打拚的精神嗎?」
同樣都是新創中心孵化器走過深圳上海再來到香港,我充分明白了香港人會有自己一套發展新創產業的模式。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真的每一個創新中心比如說我們走了上海、走了深圳,你們還是有留下你們的文化真的不一樣,是的是的這種東西我覺得我們自己明白。」
香港中文大學創研主任區玉輝:「香港很小的地方,你要去發展的話,可能是國際化,也可能就是國內化。」
這不也是和香港一樣的我們,台灣可以好好思考的呢?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