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比一般人想像得要普遍,卻時常被輕忽、遭到誤解甚至污名化,這讓許多患者和家屬忌諱求醫,隱瞞病情,最後發生難以挽回的悲劇,這種問題在美國同樣嚴重,60%的心理疾病患者並未獲得需要的照顧,而且就算有保險,保險公司也經常拒絕理賠,造成家人龐大的醫療負擔,今天我們要Focus一位母親,他的兩個兒子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6年來付出折合台幣900多萬的醫療費用,他出來接受訪問,希望立法者與政府正視這樣的問題,提供精神疾病患者平等的照護與保險理賠。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叫洛琪休茲,2個孩子的母親,一個23歲、一個24歲。」
兒子都已經成年,洛琪卻要求不公開他們的身分,她是有萬不得已的苦衷。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一個兒子被診斷罹患躁鬱症還有藥物濫用,我另一個兒子則有強迫症、社交恐懼症、抑鬱症、成癮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兩個兒子都是精神疾病患者,一開始對洛琪來說是晴天霹靂。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不再去平常去的雜貨店,改變生活作息,我不再在社區裡遛狗,不想見人,不知該跟鄰居說什麼,我覺得羞愧。」
做母親的覺得羞愧,因為多數人都將精神疾病汙名化,患者與親人於是選擇沉默和隱藏。
《無人關心瘋子》作者朗鮑爾斯:「精神疾病患者是看不見的人口,是我們國家的亞族群。」
許多人誤解,認為罹病的原因是父母管教失當。
《無人關心瘋子》作者朗鮑爾斯:「其中一個最悲慘的狀況是,家長在處理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時,他們的心中滿懷罪惡感。」
而洛琪的羞愧與自責,一大部分來自於她原生家庭的失常。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迫切想創造一個不同的家庭生活,因為我的父母都酗酒酒精中毒。」
雙親酗酒的原因不明,但洛琪年少時確實步上後塵,所幸35年前成功戒酒。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天真以為我為人母,戒酒了,他們在十分穩定的環境中被撫育成長,我就能防止這樣的家族史重演。」
於是當細心呵護長大的兒子和她一樣出現成癮問題時,對洛琪是沉痛的打擊,但精神疾病患者並非社會的少數,美國有超過4300萬人罹患精神疾病。
甘迺迪醫療健康平權中心主任葛蘭妲沃雷恩醫生:「想想全美的自殺率,每天有多少人因自殺而死亡?」
答案是從1999年到2015年間,全美平均每天逼近97人輕生,疫情日益加劇,然而患者獲得的照護、關懷與體諒,卻遠遠不及生理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長子第一次企圖自殺時,我們徹底了解到醫療保險系統有多糟糕與失能,當他在精神病房待了7天後,外子與我和醫生面談,所有臨床工作人員也在場,他們都知道保險公司拒絕支付費用,『別擔心,你兒子需要再多待幾天』,我們把信用卡交給他們並且說,『拜託,別讓他出院,除非你們覺得他安全無虞』。」
保險公司拒絕支付醫療費用,夫妻倆只好和它們對薄公堂。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過去6年我輸掉了7次保險上訴審裁,自付的醫療費超過30萬元美金(約900萬台幣),我們將房子拿去抵押貸款,動用他們的大學儲蓄帳戶,當貸款和儲蓄都用完後,我們只好動用自己的退休金,最後一次時我發誓不要再這麼做了,但我兒子後來瀕臨死亡,他曾經流落街頭3個月,在某個時間點我做出了決定,我寧願花錢試著挽救他的性命,也不要將錢用在替他辦喪禮,錢乃身外之物,我不在乎。」
CBS新聞團隊訪問洛琪投保的保險公司,但對方基於隱私法,婉拒評論。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保險公司犯了詐欺罪卻逍遙法外,它們販售保險產品,宣稱會提供服務卻背信忘約。」
而如果這些精神疾病患者吸毒或酗酒,就更難獲得保險理賠。
前美國民主黨眾議員派翠克甘迺迪:「我們必須讓保險公司履行『聯邦心理健康和成癮平等法』。」
「聯邦心理健康和成癮平等法」是小布希在2008年簽署的法案,要求保險公司對生理與心理疾病患者都一視同仁進行理賠,歐巴馬在2016年又簽署21世紀醫療法案,但許多州都未能確實執行。
美國賓州(共和黨)眾議員提姆墨菲:「至關重要的一點在於聯邦與州政府必須合作,從州政府的角度來看,過去幾十年他們不斷刪減預算,關閉精神疾病病院,也沒花相同預算照護門診病患。」
心理疾病許多時候是長期抗戰,為了兒子的照護並減輕自己與丈夫的負擔,洛琪休茲投身遊說活動。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我是紐澤西州平等聯盟的成員,試圖讓紐澤西州通過『心理健康和成癮平等法』。」
洛琪休茲從忌諱、羞愧,到積極參與法案催生,她希望最終能讓精神疾病去汙名化,進而讓患者獲得平等的醫療與照護。
精神疾病患者之母洛琪休茲:「沒有什麼可恥的,那是大腦的疾病,第一步就是談論它,所以我不會再保持沉默。」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