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強震損毀的日本熊本城被喻為日本戰後最大文化財損害,一共13處重要文化財損傷、數萬個石塊崩落,日本NHK電視台與熊本市聯手用4K攝影的無人機從各個角度細細拍攝受損的古城,結果意外發現明治時代修復的城牆損毀程度,遠超過400多年前築城當時蓋的石牆,400多年前的武士們如何徒手建造耐震性高的城牆?
搭載4K高畫質攝影機,無人機首次深入遭強震重創的九州熊本城,熊本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震災前一年超過170萬人次造訪,但去年4月規模7.3強震讓熊本市民失去心靈寄託。
熊本市民:「熊本城崩壞實在令人惋惜不已,我們引以為傲,也是心靈支撐,住在熊本就會感覺被熊本城環繞。」
取得龐大資料數位化後,經過3千多個小時解析,在數位空間完整重現熊本城立體模型,發現驚人的事實,明治時代19世紀末修建的門石牆幾乎全毀,但最古老築城當時建的宇土櫓卻熬過強震,統計發現,100多年前修復的石牆31%崩塌,400年前蓋的反而只有10%損毀,也就是說當年武士築的牆高達9成耐震,建造熊本城的第一代城主加藤清正正是日本歷史上的築城名人。
專家認為石頭排列方式是關鍵,過去的古城牆石塊多跟地面平行,但熊本城的石塊與斜坡垂直,一旦地震左右搖晃,水平排列的石塊就容易飛出去,而與斜坡垂直的石頭則因力量分散不易移動。
大阪產業大學玉野富雄:「這條是稜線的話,接觸面都呈直角,因此發生地震時就力學而言是有利的。」
專家也注目石牆外型,這種被稱為武者返的石牆下坡緩、上坡陡,易守難攻,也正是耐震的堆砌方式,直線坡在地震搖晃時,地震力量會變成把石頭往外推擠的力量,但武者返讓地震力道沿著石牆往下分散,耐震性高,這樣的坡度設計用現代數學即成了複雜的方程式,顯然當年的加藤清正也經過精密計算。
金澤城調查研究所北垣聰一郎:「原來如此,但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算出這驚人的方程式?我想武士們的智慧這個說法相當貼切。」
先人的睿智成就當今的熊本城,這回承攬重建工程的建設公司也利用地震觀測數據進行耐震實驗,修復古城的同時也要提高耐震性。
大林組部長清澤唯史:「就算發生大地震,我們還是以守護人命為優先,要確保安全性。」
看看主城西南的飯田丸五階櫓只剩下一支腳支撐,由於石牆大多崩塌,頂端的建築物已傾斜55公分,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東十八間櫓幾乎全塌,裡面石頭和土的量多達7千桶,相當約1500噸。
熊本市市長大西一史:「這次受災非常辛苦,但熊本城要再一次教會我們些什麼,我們肩負留給下個世代的責任和義務。」
如今地震1週年,熊本城開始搬運崩落的石塊,每一塊都是珍貴的文化財,所有石頭分別標上號碼,小心翼翼保存,為了讓熊本城保留歷史價值,城牆復原要用這些石塊一一重建,熊本市目標2019年前修復完古城的象徵「天守閣」,4月櫻花開的季節,原本禁止進入的熊本城開放部分園區讓一般人入內參觀,5天湧入近4萬人。
熊本市民:「希望熊本城復活,回到美麗的模樣。」
熊本市花一年的時間決定基本重建方針,預計要20年才能完整修復,這個當年運用武士智慧建造的熊本城,現在要加上最新技術和耐震工程,恢復以往的英姿。
下載TVBS新聞APP,抽1萬元電子禮券! 活動詳情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