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26歲的湛聿晃是第一個踏上伊拉克的台灣人,他賣起不鏽鋼水塔,滿足當地人飲水需求;十三年後,他累積上億身家,準備帶更多台灣人前往戰地淘金。
「我們計畫種小玉西瓜啊,它是台灣的名產,當地又剛好沒有!」湛聿晃笑說。
四月上旬,他特地從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返台,才落地不久,就興奮與我們分享,這次他回來,是為了帶人過去當「農夫」。
有群台灣人因為看好伊拉克農業發展,主動和他聯繫,決定一起到當地務農,種蔬菜、水果,一群人預計在四月下旬啟程,前往考察氣候環境,「四月去看、五月育苗、六月就可以種,大概三個月西瓜就可以收成了!」
除了務農,還有台灣人準備到伊拉克開餐廳,台大研究生也毛遂自薦,想到他公司工作,連中國央企都找上他幫忙,借重他在當地十多年的人脈資源。
由於伊拉克沒有在中國「一帶一路」範圍內,加上庫德族政府親美背景,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建案更牽涉龐大的利益分配,若非由信任的人出面,庫德族政府也不會輕易埋單。因此由他替中國央企出面談判,順利拿下一筆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00多億元)的水泥建案。
但瞬息萬變的政治情勢,也是最大考驗。因為美國和ISIS戰火未歇,當地政府採購預算緊縮,水塔訂單量成長有限,他只好加緊開拓新生意,當起中國央企代理人。這一年,許多年輕人問湛聿晃為什麼有勇氣到戰地創業?即便已非二十幾歲的熱血青年,他的答案依然沒變,「想太多反而困住自己,走出去看看,才會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大。」
看更多相關報導:
台灣哥倫布 亞洲大戰略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