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南向人才前進印尼 29歲幹部管千人廠

記者 詹舒涵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
發佈時間:2016/10/17 23:28
最後更新時間:2016/10/17 23:59

政府喊出南向政策,而其實有不少年輕人早已前往當地卡位,我們的鏡頭帶您來到印尼小島上的蝦工廠,在那邊的年輕台籍幹部,只花了半年就學會印尼話,管理一千多名的當地員工,而且他年僅29歲,怎麼辦到的?


帶著我們走在木棧道上,印尼蝦場台籍幹部賴昭宇臉上帶著青澀、皮膚黝黑,講起話來還有點靦腆,他是來自台南的青年賴昭宇,29歲的他早就踏上了南向之路,飛到這個離家3千多公里遠的印尼小島根島,一個多數時間都在海上生活的地方,以木板搭起的棧道,一個不小心還會踩空掉到海裡。

 

印尼蝦場台籍幹部賴昭宇:「曾經因為一直看手機然後結果就掉到海裡面去。」

原本在台灣擔任藥廠工作的他雖然收入穩定,卻苦無發展機會,一年多前剛好台灣大廠在招募,前往印尼經營蝦子工廠的人才,讓他決定放手一搏, 薪資跟著翻漲1.5到2倍。
 
大成水產事業總經理吳伯俊:「我們希望台灣人去是做一個,能夠做經營管理的,那這個時間就比較久,那可能要至少你3、4年是免不了的。」
 

願意前往的年輕人不多,像昭宇這樣自然得重點培養,進入蝦工廠前從頭到腳包到只剩下兩個眼睛,仔細消毒清理才能走進產線,從冰櫃開始抽驗,除了用鼻子聞,來到分級產線時還得對外觀仔細審視。

印尼蝦場台籍幹部賴昭宇:「主要就是看它頭的這個地方,有沒有連結住,他如果這邊的縫隙太大,就表示品質開始在下滑了。」

另外不離手的那支溫度計,隨時都在產線上抽檢,確保蝦能夠維持在10度以下保持鮮度,而這樣的巡場品管一天就要兩次 ,一次得花上2個小時,總共100多樣蝦類產品和一千多名員工,以印尼話與員工溝通把關,流利對話的程度讓人難以想像,當初他一句印尼話都不會講。

印尼蝦場台籍幹部賴昭宇:「就算遇到問題也不知道怎麼去跟他們溝通,那當我會講印尼話之後,就是有辦法去跟他們做協調,或者說看他們有什麼困難的地方。」

目前台灣只有暨南大學、高雄大學以及淡江大學有東南亞文化的相關科系,政大則有相關學分課程,教育培養上不算充足,加上東南亞語系多元,想拓展市場沒有那麼容易,教室裡來自台灣的幹部們,不分年齡通通都得跟著老師,從日常用語慢慢學起,除了張口說不時還得勤作筆記。目前南進人才的培養還是得仰賴企業當地培訓,以印尼話來說快的話,半年內就能流利溝通,慢的話一年內也都能熟練。

印尼蝦廠台籍幹部賴昭宇:「下班有時候工作完回來,就很喜歡隨便席地而坐,或者是坐在我們餐廳那邊,然後就是那時間剛好是夕陽最漂亮的時候。」

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對這些在異鄉打拼的台灣青年來說,享受夕陽西下、海風吹拂,慢慢走回搭建在海上的宿舍,是一種不同於繁華都市的享受,在大約8坪大的宿舍裡,一張床一張書桌還有個人衛浴空間,其實相當寬敞,還能養隻貓咪作伴,若在台北這樣的落腳處租金可得花費不少,但在這兒全由公司買單。昭宇說這裡存錢存很快,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來打拼,以這間台廠來說,在印尼的2個島上總共有7名台籍幹部,20到30歲的4位,40到50歲的3位,未來也打算繼續擴編2到3人。」
 

印尼蝦場台籍幹部賴昭宇:「台灣的工作就是比較算是基層的工作,可是來到這邊之後,我接觸到的工作是管理上的工作,變成我去安排去給當地員工一個工作內容。」

走出舒適圈尋求更多發展可能,在島國打拼的台灣青年望著異鄉的夕陽西下,懷抱著能早一步在南國島嶼,站穩腳步旭日東昇。
#南向政策#卡位#東南亞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57

0.0417

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