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水都威尼斯其實是一座蓋在潟湖上的城市,所以每到冬天海風強勁助長漲潮之際,市區動不動就淹水超過一百公尺影響經濟活動。所以義大利政府2003年開始,啟動了世紀防洪工程:摩西計畫,在威尼斯潟湖連接亞得里亞海的3大出海口建設水中擋水堤,由於是蓋在水面下6公尺的海床上,只有在漲潮時才會浮出水面,一方面調節水位也避免影響平時的航道通行,國際間許多低窪城市都特別到威尼斯取經,希望能為氣候變遷找到解決方法。
水都威尼斯一座漂浮在潟湖上的城市,曾是開啟東西貿易的重要門戶。
貢多拉船夫多藍丁:「以前所有貨物都要經過這裡,要付30、40、50%的稅給威尼斯只是通過而已,所有來自東方的物品像是香料、鹽、絲綢、火藥、麵條。」
對東方來說這裡也是西方貨物出口的集散地,威尼斯商人沿著絲路穿越中亞到中國貿易挖掘稀奇的東方珍寶,循著海路返回歐洲販售。
CNN記者烏達絲:「或許威尼斯最出名的探險家是曾經住在這些牆後的馬可波羅,他遊歷東方超過20年這些經驗變成了傳奇。」
《馬可波羅遊記》激發歐洲人對遠東的遐想,促進東西的貿易與交流,象徵當年威尼斯共和國海上實力的建築,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輝煌過往。
建築師曼里切利:「威尼斯軍械庫,除了是建造貿易船隻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衛城市,本來規模很小,但在12世紀末期成長很快之後穩定成長,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變成最大的造船廠。」
威尼斯軍械庫在工業革命之前,曾是歐洲最大的工業設施占威尼斯城市面積15%,全盛時期有一萬人在此工作,1500名木工負責打造貿易船隻帶來源源不絕的財富,歷史形塑了威尼斯現今的樣貌,但蓋在潟湖上的城市卻得面對水患威脅,漲潮淹水已經是威尼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冬天海風助長潮汐,觀光景點聖馬可廣場也變成汪洋,去年漲潮更七度淹到110公分高,儘管許多商家因此被迫停業,最怕水的書店卻刻意販買淹水的氣氛,例如這間名為「漲潮」的書店還故意把書放在貢多拉(gondola)裡防潮。
書店老闆費索:「(像這樣做生意有多困難),我們已經很習慣了水還淹到一公尺高。」
1966年威尼斯遭遇史上最嚴重的水患漲潮曾淹到2公尺高,幾乎吞噬掉整座城市5千人無家可歸,而隨著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漲潮問題越來越嚴重,威尼斯意識到唯有人工堤防才能把水擋在城外,讓摩西計畫應運而生,這個1988年就提出構想的防洪工程2003年才正式動土,在威尼斯潟湖與亞德里亞海相連的3個出海口,安裝27個水中活動擋水堤調節潮汐,控制中心則設置在威尼斯曾經輝煌的造船廠外頭,從2011年開始工程師進駐密切監控著潟湖的水位變化。
摩西計畫控制中心利巴多:「閘門升降會根據我們委員會的準則,有些原理甚至是2千年前就發現的,創新其實結合了古老物理學的原理與尖端科技。」
目前摩西計畫完成85%的堤防建設,預計還要2年才會正式完工。
摩西計畫工程師安柏西尼:「在這裡水底6公尺已安裝了21個閘門,當潮汐來臨時,我們會把空氣灌進閘門讓它浮起來阻擋高潮進入潟湖。」
注意到閘門是埋在水裡面,只有升起時才會浮出水面,這麼做是為了不阻礙平時航道通行也是世界首創的技術,所以國際間許多低窪城市像是紐約、雅加達都來觀摩取經,希望為氣候變遷的衝擊找到解套,傍水而生的威尼斯更期盼再度利用海上優勢重拾往日影響力。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