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臉書/電影 A Sinner in Mecca粉絲專頁 )
當你對真主信仰堅貞,卻不容於這個宗教,甚至可能面對殺身之禍,這樣的困境印度導演帕維茲沙馬用鏡頭忠實呈現出來,身為穆斯林卻是個公開的同志,他冒險前進聖城麥加,麥加所在的沙烏地阿拉伯法律規定同性戀可以處以最高死刑,但是為了探索宗教以及自我存在的意義,導演先寫了遺書,帶著鏡頭記錄自己的朝聖之旅,透過他的影像,觀眾也看到了不一樣的麥加,他也得到了一些關於教義與自我生命的體悟。
紀錄片《麥加同志》:「三天後,我就要去沙烏地阿拉伯了,在沙烏地阿拉伯印尼女傭遭斬首,我要去那朝覲,就像其他成千上萬的穆斯林一樣。」
每個穆斯林一輩子至少完成一次的功德,麥加朝聖乍聽下是何等不帶優劣之分的公平,但這位先生出發前,卻因為恐懼而寫好遺書。
紀錄片《麥加同志》:「我害怕這一刻很久了,我們走吧!希望我能活著出來。」
他擔心會走著進去、被抬著出來,為什麼呢?又不是古時候,交通不便必須徒步涉險啊!
紀錄片《麥加同志》:「我和他們唯一不同,就是我是公開的同性戀,而這是可以被處死刑的。」
同性戀可以被處以死刑、公開鞭刑或是坐牢,這是沙烏地阿拉伯的法律,這個產油王朝立國不到100年,土地卻涵蓋歷史超過2000年的麥加,因為如此1年300萬人次,穆斯林人人都得完成一次的朝覲,需要沙國的法律點頭才算數。
紀錄片《麥加同志》:「沙烏地阿拉伯是全世界最獨裁的政權之一,你願意丹尼爾成為你的丈夫嗎?我願意!」
而這位立好遺書才出發到麥加的帕維茲薩瑪,不僅是位同志,還是一位公開的同志導演。
紀錄片《麥加同志》:「而帕維茲薩瑪花了5年半,拍攝紀錄同性戀穆斯林的生活。」
因為身為同性戀,即使虔誠守分,帕維茲成了經書或法律上的罪人,他離開家鄉印度放逐紐約,但宗教是他從小的生命核心。
紀錄片《麥加同志》:「我媽媽從未原諒我是同性戀,我面臨信仰危機,我必須證明我能當好穆斯林,同時又是同志,真主至上。」
帕維茲薩瑪於是冒著吃牢飯、甚至喪命的危險踏上自我證明的旅途,他潛入了麥加。
紀錄片《麥加同志》:「住手!聖地不准錄影,不不不不不!老天啊!」
他將手機偷偷夾在脖子上紀錄自己朝覲的外在行為與內在心靈,也意外成為一部聖城麥加的現形記。
紀錄片《麥加同志》:「這裡距離禁寺和天房700公尺,我正走向樓上的星巴克,看看能否在這裡喝到一杯好咖啡,我得趕回去做午後祈禱。」
諷刺的是星巴克的商標,美人魚下沉消失在海浪中只剩頭冠,因為在沙烏地阿拉伯女人的臉要用面紗藏起來,不夠格當商標。
紀錄片《麥加同志》:「那是星巴克的『家庭區』,我不能進去那裏!這裡是單身區,我自己一個人來嘛。」
在規矩、教條一堆的聖地旁邊,大辣辣矗立著論規模可以出國比賽的購物商場,鏡頭拉遠看整座聖城儼然是座大工地。
紀錄片《麥加同志》:「不幸的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不喜歡任何歷史事物。」
沙國拆除伊斯蘭教歷史建築,然後建蓋現代商場、飯店,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充斥著銅臭味,近郊的米納人則在圾垃裡吃喝拉撒睡,這些完全違背伊斯蘭教奉行的簡樸與清潔。
紀錄片《麥加同志》:「你對我們亂扔垃圾有何想法?這個嘛,畢竟來了300萬人,但這是先知的土地,而且有些人來自加拿大和美國。跟那個無關,我認為這關乎尊重我們走過的土地。」
難道沙國當局制定一堆不能做的法律,卻忘了規定朝聖者不准丟垃圾嗎?麥加跟我們一般想像中的神聖莊嚴完全扯不上邊。
紀錄片《麥加同志》:「我屬於這個將我定罪的宗教嗎?」
這部紀錄片在iTune上架普遍受到好評,觸犯伊斯蘭禁忌的帕維茲則不斷收到死亡威脅,但他不再懼怕或自我懷疑。
紀錄片《麥加同志》:「我是全球穆斯林社群真正的一份子。」
帕維茲體悟到信仰的真諦,不是假借教條壓迫異己,並且從母親留給的詩體會到她的愛與原諒。
紀錄片《麥加同志》:「這個世界是真主美夢的證明,真主把這個世界傳給我們,我們兩手空空出生也將兩手空空死去,人道與愛才能豐富祂的世界。 」
TVBS網路新聞整理報導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