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FOCUS新聞】千年敦煌石窟 數位圖庫「一模一樣」


發佈時間:2014/08/11 22:01

有千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在沙漠的天然環境中,已經難以保存,再加上每年超過80萬人次的參觀遊客,增加毀損程度,搶救世界文化遺產,仰賴數位科技,以一比一的大小、色彩度拍照拚接,從這個月開始進入石窟洞前,先花20分鐘觀賞7個石窟洞的3D影像,如此一來實際進入8個石洞內的參觀時間,就能縮到75分鐘,大大的降低壁畫,因受潮而損毀的程度。

數位影音旁白:「此窟除了正壁有主尊佛像。」

這就是敦煌石窟內的數位影像,仰著頭看到的圖案,跟實際的石窟洞內一模一樣。莫高窟參觀民眾:「感覺很震撼,因為這個效果拍得特別好。」

20分鐘的影片瀏覽7個洞窟,製作工程當然不小,比如說32平方公尺大的壁畫,就要拍出2000多張照片,然後一張一張校對色度,再以一比一的大小,拚回原來的形狀。數位攝影助理甘偉:「100%放大以後,它的細節,是詳細展現在大家眼前,就不會有任何的虛片。」

敦煌研究院數位中心主任吳健:「通過驗證以後,就達到了98%以上的準確率,這個就是達到了毫米級的誤差。」

一張圖只能有一毫米的誤差值,至少花一個月完成,但是在數位影片中僅僅播出一分鐘,目前莫高窟492個圖,已經完成了100個,而這個觀賞數位影像的地方,像流沙般的建築物,是用將近13億台幣蓋出來的,就從這個月開始,進入莫高窟之前,通通得先到這,先看數位再看實體,未來在石窟洞內的參觀時間就能縮短,還能再加收2倍的參觀人次,同時從9/10起僅提供網路預約購票,像這樣的現場排隊賣票不再受理。

敦煌研究院數位中心主任李萍:「我們可以有效配置旅遊資源,把3千人提升到6千人,後端過去我們是看10個洞窟,現在壓縮為8個洞窟,時間壓縮在75分鐘以內。」

遊客:「我是學美術的,我覺得看直觀的東西,比看影像的東西,更能夠有共鳴。」

偏好進石洞勝過看影像,但這也沒辦法,因為莫高窟的破壞太嚴重,壁畫上的顏料逐漸脫落,都是遊客身上散發的熱氣,以及呼吸時吐出來的二氧化碳侵蝕的,而每年到此一遊的觀光客有增無減,已經破了80萬人次。

東方衛視新聞:「據測算莫高窟目前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莫高窟原本就位於沙漠帶,洞內被溫度破壞,洞外的牆壁上,也屢屢遭到風飛沙給覆蓋,過去土法煉鋼派吊掛車來,把沙子一車一車載走,每年得清除將近4千立方公尺的積沙,後來莫高窟的頂端興建人工灌木林,架上防沙網,再鋪上麥草方格,到現在防砂工程總共投入6700多萬台幣。

敦煌研究院保護所副所長汪萬福:「應該說進入窟區的積沙量,我們保守的講,應該說減少了80%多。」

搭鷹架、修壁畫,整個莫高窟將近500個石洞,到現在仍然只有10個可以開放。敦煌研究院長樊錦詩:「很矛盾啊,不讓觀眾看不好,路遠迢迢地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東西了,你還看什麼呢。」

幸好數位科技解決了無法開放參觀的難題,香港城市大學的創意媒體中心,先在紙上,仿照原畫作,一比一的繪圖,壁畫上的器皿,進入數位處理,平面圖就能變成可旋轉的立體影像。

鳳凰衛視新聞:「模擬開啟手電筒瀏覽洞穴,用虛擬放大鏡放大觀賞,高清晰度細節的多種數碼效果。」

30名專家歷時6個月,把從來沒開放過的第220窟,取名《人間凈土》,就能以360度環繞的視野,身歷其境,搶救敦煌世界文化遺產,要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還能親眼看得到,千年壁畫恆久遠,仰賴數位永流傳。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數位#敦煌文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26

0.0718

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