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不安定的太平洋 板塊移動引強震

記者 陳俊諺 外電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4/26 22:22
最後更新時間:2011/04/26 22:22

不只日本和台灣地震頻傳,事實上在太平洋東岸,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相互碰撞,也讓位在斷層線上的城市,像是洛杉磯、西雅圖,都身處強震的威脅,板塊運動雖然會造成地震,但是也造就了新土地的誕生,像是阿拉斯加,就是地殼經過數億年的移動,最終才和北美大陸結合在一起。

阿拉斯加冰河,壯闊的加拿大落磯山脈,以及智利荒蕪的亞他加馬沙漠,這些區域看似彼此相隔遙遠,其實命運都緊緊相連,因為這些地方,都位在「東環太平洋帶」上的板塊碰撞處。

阿拉斯加南方的「雅庫塔」,就是其中一個板塊的十字路口,火紅色的太平洋板塊,承載著一塊大小相當於瑞士的地殼,在「雅庫塔」這個地方,撞向北美板塊,並且沒入到板塊下方,這巨大的衝擊力,將海底岩層擠壓上岸,形成高聳的山脈。旁白:「岩石隆起摺曲,成為海拔6千公尺的高山。」

板塊撞擊不僅形成高山,也會導致地牛大翻身,1964年3月,阿拉斯加就發生了芮氏規模9.2的超級強震,是北美觀測史上,最強烈的地震。地質學家:「地震發生時,震央離這裡約100公里。」

當時這場地震,也引發海嘯,奪走住在沿岸的30多條人命。事實上,阿拉斯加,就是在一次一次的板塊撞擊下,逐漸成形,漂浮在太平洋板塊上的地殼,沿著幾條主要的斷層線,不斷往北移動,撞擊北美板塊後,最終與北美大陸融為一體。旁白:「這些地殼已不斷移動2億年左右,最終注定會與北美洲西部結合。」

沿著東環太平洋帶一路往南走,美西大城舊金山同樣位在不安定的斷層線上,1906年,舊金山也遭到規模7.9的地震襲擊。旁白:「共有2萬8千棟房屋毀損,3千人罹難,全市有一半人口無家可歸。」

東太平洋斷層線,從北美一路延伸到南美,時而安定,時而躁動,雖然這是地質結構運動的一部分,卻也讓住在斷層線上的人類,每天活得心驚膽跳。

#太平洋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12

0.0423

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