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川普關稅懶人包》25國稅率公布!歐盟、墨西哥都課30% 台灣仍未列名

編輯 張士哲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7/12 21:05
最後更新時間:2025/07/12 22:12
川普暫停關稅-關稅暫緩-14國-川普關稅
川普關稅懶人包。(示意圖/TVBS、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川普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原定7月上路的高關稅突遭延後,震撼全球市場。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簽署行政命令,將原先90天的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並陸續致函各國領導人,通知各國將面臨的新稅率。台灣雖尚未被列入首波名單,但原本傳出可能被課徵32%關稅,如今仍在持續談判中。本篇將整理最新稅率公布內容、關稅暫緩名單、台灣潛在風險與政府談判進度,帶你一次看懂這場變動中的關稅攻防。

目錄快速瀏覽

 

最新消息》川普致函歐盟、墨西哥開徵30%關稅!台灣仍未列名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7月12日晚間公布第四波關稅通知,在社群平台公布第四波關稅名單,通知美方將自8月1日起,對來自墨西哥的產品徵收30%關稅,針對歐盟出口產品也課徵30%關稅。墨西哥2月被徵收25%關稅,歐盟四月時則是被宣布要課徵20%。目前,美方已對25國發出正式關稅通知,稅率範圍自20%至50%不等。

至此,美方已對25國發出正式關稅通知,稅率範圍自20%至50%不等。而川普也宣布,自8月起進口銅將課徵50%關稅,並透露可能對藥品課高達200%稅率。儘管多國稅率已陸續公布,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加拿大、巴西、加拿大等,台灣至今仍未收到正式通知函。川普接受《NBC News》專訪時表示:「剩餘國家都會課稅,無論是15%還是20%,我們正在算。」暗示台灣極可能在列。川普也強調,即便已公布稅率的國家,只要在8月1日前與美方達成新協議,稅率仍可下修;反之,未談成者將直接適用公布稅率。

此外,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出席東協外長會議時表示,東南亞國家的稅率可能相對較低,但美方也將陸續與各國協商,條件優劣將視談判內容而定。


7月12日:川普課歐盟、墨西哥各30%關稅 歐盟從20%增加至30%


 
川普寫信給墨西哥總統克勞蒂亞·欣鮑姆(Dr. Claudia Sheinbaum Pardo),通知美方將自8月1日起,對來自墨西哥的產品徵收30%關稅,藉以回應墨西哥未能有效阻止芬太尼與其他毒品經由邊境流入美國的問題。川普強調,若墨西哥政府或其境內企業選擇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則不會受到新關稅影響,並承諾美方將加速審核流程,確保工廠申請能「在幾週內」迅速獲得批准。白宮進一步警告,如墨西哥決定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無論加幅多少,美方都將在現行30%基礎上對等加徵。

歐盟四月時的關稅稅率為20%,如今被上調至30%,川普寫給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信指出,美國將對所有歐盟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課徵30%關稅,該稅率獨立於現行產業類別關稅之外。若有商品透過第三地轉運以規避高關稅,將依照更高標準加以徵收。


7月11日:川普第三波開獎!加拿大上調至35%


川普11日早上則公布第三波對等關稅通知,向加拿大總理發出正式信函,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來自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徵收35%關稅。川普指出,加拿大未配合阻止芬太尼毒品流入、又針對美方關稅進行報復,因此美方將實施額外懲罰性課稅。川普在信中警告,若加拿大或其他國家試圖透過第三地轉口、報復或規避措施,美國將進一步調高稅率。


7月9日:川普再公布8國新關稅!巴西稅率最高達50%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晚間9日透過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公布新一輪對等關稅通知函,新增8個國家稅率「開獎」,其中巴西最高達50%,新制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其他7國包括斯里蘭卡、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皆為30%;汶萊與摩爾多瓦為25%;菲律賓則為20%。

目前川普已陸續公布超過20個國家關稅通知,但台灣仍未在名單中出現,顯示雙邊可能仍處於談判階段。我國政府此前表示尚未接獲美方正式函件,經貿談判代表可能正持續在美與美方協商。

川普在信中強調,若有國家試圖透過第三地轉運以規避高關稅,將被課以更高懲罰性稅率;若採取報復措施,美方也將「對等」加徵關稅,展現強硬貿易立場。

更多新聞:新關稅怎麼算?川普曝「基於常識的公式」 一國慘被課50% 
 

7月8日:川普發函14國稅率最高40% 稱關稅可談但8月起上路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8日接連透過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公布致14國領導人的信函,通知即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的新一波對等關稅。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面臨25%關稅,南非30%,印尼32%,孟加拉35%,泰國與柬埔寨36%,寮國與緬甸則為最高的40%。川普並簽署行政命令,將原定7月9日屆滿的暫緩期延至8月1日,強調此為「最終方案」,但若各國提出具吸引力的條件,仍保留協商空間。

川普指出,這些關稅旨在矯正長年不公平的貿易障礙與政策,解決美國龐大貿易赤字問題,並提醒若他國報復性加稅,美國將對等加徵。此外,他強調若企業選擇在美設廠則可免除此稅,且將獲行政快速審核。儘管本輪未包含台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48小時內將發布更多貿易公告,並稱通知函非「最後通牒」,仍鼓勵他國在期限內回到談判桌。

更多新聞:川普宣布首批對等關稅沒台灣!14國關稅一次看
 

美國最新公告各國商品關稅表(不斷更新)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持續擴大,隨著暫緩期延至8月1日,美方陸續公布對各國商品的最新關稅稅率,引發全球高度關注。部分國家稅率維持不變,亦有多國面臨調升或下修。以下整理美國對各國商品最新稅率與4月原始公告相比的調整情形,表格將隨官方公布內容即時更新,協助讀者掌握最新關稅動態與風險變化。
美國對各國商品關稅變動表

 
國家 4月公告稅率 最新公告稅率

(8/1實施)
稅率變化

(百分點)
歐盟 20 30 +10
墨西哥 25(2月公告) 30 +5
巴西 10 50 +40
緬甸 48 40 -8
寮國 44 40 -4
柬埔寨 49 36 -13
泰國 36 36 0
加拿大 25(2月公告) 35 +10
孟加拉 37 35 -2
塞爾維亞 37 35 -2
印尼 32 32 0
斯里蘭卡 44 30 -14
伊拉克 39 30 -9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35 30 -5
摩爾多瓦 31 30 -1
利比亞 31 30 -1
南非 30 30 0
阿爾及利亞 30 30 0
突尼西亞 28 25 -3
哈薩克 27 25 -2
韓國 25 25 0
馬來西亞 24 25 +1
汶萊 24 25 +1
日本 24 25 +1
菲律賓 17 20 +3
資料來源:白宮、Truth Social


 

川普宣布關稅暫緩至8月!多國暫適用10%基準稅率


美國總統川普原訂7月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對多國商品課徵最高達40%的高額關稅。不過在多方談判壓力下,他於7日簽署行政命令,將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期間統一對納入名單的國家商品課徵10%基準稅率。川普強調,此舉是因為已有超過75國表達合作意願且未進行報復性課稅,願意給予談判空間,若各國提出更佳方案,稅率仍有調整餘地。
 

首波公布的稅率名單雖未提及台灣,但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台灣已被納入暫緩名單,目前對台產品僅課徵10%,駐美代表處與美方正積極協商,力拚未來進一步降稅或排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指出,政府尚未收到正式的美方關稅通知函,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已於6月25日赴美,進行第二輪實體談判,並於上週末再度啟程赴美,展現政府爭取有利條件的決心。

總統賴清德也於7日晚間與美方談判團隊視訊通話,聽取進度簡報,並強調談判需以維護國家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為核心。視訊歷時近50分鐘,參與者包含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國安與外交高層,充分展現高層對談判進程的高度關注。
 

關稅暫緩名單有哪些?


根據白宮公告,目前包括台灣、日本、韓國、英國、歐盟多國、印度、越南、新加坡、巴西等皆仍適用10%基準稅率。唯有中國仍面臨總計55%的綜合關稅,成為川普貿易政策下稅率最高的國家,而川普於7月6日最新公告的稅率,則預計於8月1日開始實施,不過在這之間仍有談判空間。

針對中國關稅,白宮官員說明,所謂「55%」為三項關稅總和,包括:原有對中平均25%關稅、對等關稅基準稅率10%、以及針對特定中國商品如芬太尼成分徵收的20%額外關稅。儘管川普對外表示已有逾75國進入談判範圍,但完整名單尚未公開。以下將整理各國原先預估關稅與目前更新稅率變化,協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趨勢與台灣的潛在風險。


 

川普關稅政策是什麼?對等關稅目的與原因一次看懂


川普政府在2025年推出最新一波貿易策略,核心即為「對等關稅政策(Reciprocal Tariffs)」。此政策標榜「公平對等」原則,針對那些對美國商品課徵高關稅、設置非關稅壁壘的國家進行反制,希望藉由施壓重新平衡長年以來對美不利的貿易架構。

川普表示,這套制度將不再讓美國單方面承擔貿易損失,而是讓貿易夥伴面對實際成本,藉此迫使他國開放市場,或至少重啟談判。雖然此政策引發廣泛爭議,但對內支持者認為,這是保障美國製造業與中小企業的必要手段。
 

「對等關稅」是什麼意思?


「對等關稅」指的是:美國根據他國對美國商品課徵的實際稅負(或其他非關稅壁壘),進行同等或對等比例的報復性關稅課徵。這不只是根據名目關稅,而是將非關稅障礙(如補貼、配額、行政限制)一併納入計算。

例如,一個國家對美國產品的實質市場進入障礙高達40%,那美國將對該國出口商品課徵相同或類似比例的稅率。川普表示,這將「結束不對等的貿易遊戲規則」,並強調這並非貿易戰,而是「貿易公平」。
 

川普關稅政策背景與目的是什麼?


川普的貿易政策一直以「美國優先」為主軸,認為過去幾十年美國在自由貿易框架下吃虧太多。根據白宮說法,許多貿易夥伴國長期對美國出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卻享受美方低關稅待遇,導致美國製造業逐漸空洞化、失業率攀升、技術外流。

因此,川普推出這波關稅政策,不只是貿易報復,更是一種施壓談判策略。藉由設定高關稅門檻與暫緩觀察期,美方可視對方回應彈性調整,達成其再談判與削減貿易赤字的目標。
 

台灣被列為對等關稅國之一原因是什麼?


雖然台灣在美國的戰略地位與供應鏈角色日益重要,但川普仍將台灣列為高關稅徵收對象,主因來自於貿易逆差數據與關鍵產業出口規模過大。根據美方統計,台灣2024年對美出口額達1163億美元,而美國對台出口僅約424億美元,形成高達739億美元的逆差,使得台灣成為「高優先級對象」。

所幸,在外交斡旋與未採取報復行動的前提下,台灣被列入對等關稅暫緩名單,得以進入為期90天的觀察與談判期。外交部長林佳龍強調,政府會持續透過官方與半官方管道向美方表達誠意與立場,爭取調降或豁免機會。
 

台灣為何會被課徵32%高關稅?


根據川普政府採用的計算公式:「對美課徵關稅比例=貿易逆差 ÷ 美國從該國進口總額」,台灣為739億 ÷1163億,約為63.5%,四捨五入後即為64%,是川普提出對台「隱含實質關稅壓力」的依據。

不過,美國實際從台灣進口的關稅平均值並不高——工業品為4.13%、農產品為15.06%、整體平均約6.34%。但川普計算中納入了非關稅壁壘與戰略品項依賴,例如半導體、科技製造等,進而提高對台的「應課等值稅率」。

更重要的是,川普曾在演說中直言:「台灣拿走了我們所有的晶片與半導體」,顯示其認為台灣在某些產業上壟斷美國市場供應鏈,才會祭出32%的對等關稅作為施壓工具。
 

哪些產業可能影響最大?


根據《經濟部》與產業界最新評估,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出口導向產業衝擊甚鉅,尤其是電子資訊、金屬機械、運輸零件,以及長期倚賴東南亞代工的成衣與鞋類產業。以下為重點彙整:
 
電子資訊產業(伺服器、筆電、手機、網通設備)

2024年對美出口達792億美元,占台灣對美總出口72%。伺服器課徵32%關稅,網通設備、美國占營收達40%-70%,均面臨嚴重衝擊。筆電與手機產品全數未獲豁免,法人分析恐面臨「成本難轉嫁+需求下滑」的雙重風險。

金屬機械與工具設備

鋼鋁產品課25%,手工具、水五金課32%,中小型工具機出口美國比重高,獲利短期內恐受顯著影響。

運輸工具(汽車零組件、自行車)

汽車零件關稅25%,產品驗證期長,短期出貨持續,但中長期訂單將轉向其他地區,恐影響本地製造穩定性。

成衣與製鞋產業

雖多數台灣成衣與製鞋廠早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將生產線遷往越南、印尼與柬埔寨等地,但本次川普政策將越南課徵46%、柬埔寨49%、印尼32%高額關稅,導致轉單避稅策略失效,成為這波對等關稅下的「台商受災戶」。

例如成衣大廠儒鴻在越南產能占比高達70%,印尼與柬埔寨合計30%;製鞋大廠如寶成、來億、豐泰、志強等,也多以越南與印尼為主力生產基地,短期內難尋可替代低關稅生產區。美國又是全球最大運動鞋與服飾消費市場,品牌廠商若無法轉嫁成本,將壓縮供應商利潤,導致營運風險升高。

生技、石化、醫療器材等產業

醫材與塑膠製品依賴美國市場,面對32%關稅將影響獲利能力,醫療器材產品成本預估上升,競爭力下降。
 

川普關稅影響全球哪些國家?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實施關稅,稅率依各國對美貿易逆差程度而定,從10%至50%不等。此舉對全球供應鏈與雙邊貿易秩序造成重大衝擊。以下為受影響特別深遠的主要國家及其政府的表態與對策:
 

中國


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初始稅率為34%,中國隨即反制,對美國商品課徵125%關稅。美方進一步反制,將對中國商品的總稅率提高至145%,並於4月15日再度宣布上調至245%,創下歷史新高。雙方於5月初在日內瓦展開高層會談,達成90天暫停協議,美方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降至30%,中方則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降至10%。儘管市場對此表示樂觀,但雙方仍存在深層次的結構性分歧,未來談判仍具不確定性。
 

台灣


台灣原被課徵32%對等關稅,對出口產業造成壓力。隨著川普政府於4月10日宣布對75個國家暫緩實施高額關稅,台灣被納入90天談判觀察期,稅率暫降至10%。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將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關稅豁免,並提出880億元新台幣的產業支援方案,以協助受影響企業度過難關。
 

日本


日本被課徵24%關稅,主要影響汽車與電子產品出口。首相石破茂與川普通話,表達關切並爭取關稅緩解。日本政府提出增加自美國進口玉米等農產品的方案,以換取關稅豁免。雙方談判進展有限,但日本仍希望透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避免對經濟造成進一步衝擊。
 

韓國


南韓被課徵25%關稅,主要影響汽車與鋼鐵出口韓國代理總統韓悳洙與川普通話爭取豁免,並召開國安會議討論出口對策。韓國經濟部表示,將主張公平貿易原則、提出數據反駁美方「逆差過高」說法,此外,南韓也推動企業在美國設廠,以降低關稅影響。
 

越南


越南近三成出口仰賴美國市場,受到高達46%關稅衝擊最深,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電腦、家具與廣播設備。雖越南總理曾主動接觸川普政府、表示願意將對美關稅降至零,但美方仍認定其逆差過高,並未排除進一步制裁。越南官媒強調正積極推動與美談判,避免出口重創國內產業。
 

加拿大


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雖低於其他主要國家,但仍引發強烈反彈。加拿大總理卡尼即宣布對不符USMCA規範的美國進口車輛課徵25%關稅反擊,並強調「報復措施將在美國傷害最大、在加拿大最小」。雙方貿易關係出現新一輪緊張。
 

歐盟


歐盟每日對美雙邊貿易額高達44億歐元,川普指控歐盟長期剝削美國,徵收20%對等關稅。歐盟於4月9日通過對美報復性25%關稅,針對美汽車與工業品。法國總統馬克洪更呼籲凍結對美投資,歐洲整體呈現強硬回應態度,反制恐將升級。
 

瑞士


瑞士被課徵31%關稅,主要影響手錶、醫療設備與食品等產品出口。瑞士政府與美方展開談判,爭取關稅豁免,並強調瑞士對美國的投資支持了40萬個美國就業機會。目前,雙方已同意加快談判進程,並在未來兩週內達成協議。
 

賴索托——小國貿易逆差受懲罰


賴索托被課徵50%關稅,為所有國家中最高。該國主要出口鑽石與針織服飾至美國,貿易逆差比例極高。高關稅對賴索托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特別是對其主要出口產業—紡織業,該產業雇用約4萬人,佔該國GDP的10%以上。目前,賴索托政府尚未做出公開聲明,但當地企業已開始尋求其他貿易夥伴,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台灣政府如何應對川普關稅政策?


面對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以「積極回應、主動出擊」為原則,從總統到外交部、經濟部多方佈局,啟動多層次外交與經濟策略。除了掌握川普提出的90天談判觀察期,台灣也主動提出貿易與產業合作藍圖,強化台美經貿聯結,爭取更多關稅豁免與互惠條件。
 

賴清德政府聲明與應對措施


針對川普對台祭出32%關稅,總統賴清德於4月9日投書《彭博社》,提出四大原則與回應策略,展現台灣不僅願意談判,更已準備好提出結構性解方,包括:
  • 重啟貿易談判,力求互惠與逐步邁向零關稅
  • 擴大採購美國商品(如農產品、能源、工業品)縮小貿易逆差
  • 擴大台灣對美投資,深化供應鏈合作,建立「對美投資專案小組」
  • 消除非關稅障礙與回應美方疑慮,如轉運、出口規避等

賴清德強調,這些作法不只是經濟應對,更關乎印太安全戰略與民主夥伴價值,台灣將持續「以實力求和平、以誠意促談判」。

為落實總統方針,行政院長卓榮泰亦於4月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總經費880億元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從工業、農業、就業等九大面向提出20項具體措施,協助受衝擊產業因應短期關稅風險與中長期轉型挑戰。

工業六大面向(預算700億元)
  • 金融支持:貸款利息減碼、出口保險補助、保證加碼
  • 行政簡化:免裝箱單、擴大遠端稽核
  • 產業升級:研發補助、智慧製造轉型
  • 市場拓展:協助參展、建立海外據點
  • 租稅抵減:研發支出與設備支出可抵稅
  • 穩定就業:推動青年接軌、協助再就業與主動訪視企業

農業三大面向(預算180億元)
  • 金融支持:農業貸款利率補貼
  • 轉型升級:冷鏈系統建設、取得認證與加值推動
  • 內外銷行銷:擴大國內促銷、拓展海外市場

卓榮泰強調,這是中央政府責無旁貸的角色,要穩住出口主力、守住產業根基,也呼籲立法院朝野儘速通過特別條例與預算,讓資源能夠即刻動用。
 

外交與貿易談判策略


外交部長林佳龍則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台灣已透過駐美代表處、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與商界建立溝通管道,並表示「已準備好談判」。他表示,這90天的觀察期是推進台美經貿合作升級的契機,不只是消極防禦,更是積極布局。

林佳龍強調,未來談判將聚焦四大領域:
  • 推動零關稅與排除非關稅障礙:從結構性討論著手,尋求更多關稅豁免。
  • 強化能源與農產品採購合作:如中油與阿拉斯加天然氣簽署開採合作意向書,具戰略與經濟雙重意涵。
  • 整合科技與產業投資:以「台灣隊+美國隊」聯手進軍全球市場,打造供應鏈安全網。
  • 善用川普90天觀察期爭取雙贏結果:爭取政策彈性空間,減緩對產業與出口影響。

林也指出,台灣在美累計投資逾1,000億美元,創造超過40萬個工作機會,此為最佳談判籌碼。未來目標不僅是緩解此次關稅危機,更要藉此機會深化結構性合作,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國安基金進場與金管會應對措施


面對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台股歷史性震盪,賴清德政府同步啟動金融市場安定機制。4月7日台股爆出「黑色星期一」暴跌2,065點後,國安基金於4月8日召開第124次會議,決議進場執行護盤任務,並於4月9日開始視情勢入場操作,成為2025年首度啟動國安基金的重大事件。

同時,金管會亦於4月7日同步啟動「禁空令」三大措施,包括放寬擔保品、限縮融券比例、調升融券保證金比率等手段,遏止投資人恐慌性放空,防止市場恐慌擴大。根據統計,禁空令實施後借券賣出成交值從104億大幅降至15億,空頭力道明顯減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限空令屬於臨時暫行措施,是否延長將視國際情勢與美股變化調整。配套方面,政府也同步鼓勵企業召開法說會、啟動庫藏股、調整金控帳面部位以提升買盤意願,全力穩定資本市場信心。

更多新聞:國安基金是什麼?2025進場時間、持股明細、護盤歷史一次看懂
更多新聞:禁空令是什麼?2025台股禁空令時間、平盤規則與歷史紀錄一覽

 

各國對川普關稅政策採取對應措施


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反覆、協議模糊,讓各國在外交、經貿與產業層面都迅速做出應變。截至2025年5月12日,川普政府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體的廣泛關注與應對。以下整理台灣、中國、日本、南韓、英國與歐盟等六大經濟體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具體對應策略與最新進展:
 

台灣


台灣雖未列入美國優先談判國,但半導體與電子產業是重中之重。面對可能從20%起跳、甚至高達100%的晶片關稅,產業界高度警戒。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已模擬三大劇本,並擔憂成為美中談判籌碼。台灣政府積極尋求與美方協商,總統府新聞稿提出零關稅的倡議,並表示願意增加對美採購與投資,以換取關稅豁免。總統賴清德強調,台灣不會採取報復性措施,並希望透過對話解決爭端。目前,美方已暫緩對台灣實施高額關稅,僅保留10%的基準稅率,為雙方進一步談判提供空間。
 

中國


5月12日中國在與美國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後,將對美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對兩邊經貿關係和全球經濟重要性都有一定認知。雙方會持續、長期、互利來進行雙邊貿易。鑑於雙方近期的討論,相信持續的協商有助於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關切的問題。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更多新聞:快訊/中美兩邊關稅都降115% 經貿談判聯合聲明出爐
 

日本


日本在面對美國對其汽車、鋼鐵等產品加徵關稅的情況下,選擇不採取報復措施,而是透過外交途徑與美方協商,尋求關稅豁免,但首相石破茂明言「不會為了快速達成協議而作出重大讓步」。同時,日本也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以分散風險。政府官員表示,將持續推動多邊自由貿易,並避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更多新聞:日韓入列5談判優先國 因應關稅日產減產1.3萬車
更多新聞:面對美關稅與台灣同病相憐?日學者:日本沒有籌碼報復

 

南韓


南韓政府針對美國可能對其汽車與鋼鐵產品加徵25%關稅的威脅,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延後關稅實施,以爭取時間進行調整。三星與LG等企業陷入混亂,政府持續與美國協商,同時推進與新市場的FTA、計畫在美建銅礦廠換取貿易利益。南韓亦被美方列為優先談判國,預計近期展開協商。
 

更多新聞:外媒爆中國有意「聯合日韓」應對美關稅?韓外交部回應了
更多新聞:川普關稅大刀 南韓汽車、鋼鐵業繃緊神經

 

英國


英國與美國達成一項有限的貿易協議,將美國對英國汽車的關稅從27.5%降至10%,並取消對英國鋼鐵的關稅。作為交換,英國將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此舉有助於保護英國汽車與鋼鐵產業,並為雙方未來的全面貿易協議鋪路。

​​​​​​更多新聞:美英達成貿易協議!進口美牛換關稅10% 川普大喜:非凡的一天
 

歐盟


歐盟在美國宣布對其商品加徵關稅後,原計劃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但在雙方達成90天暫停協議後,歐盟決定暫緩實施,並與美方展開談判,尋求互免工業產品關稅的協議。歐盟官員表示,若談判未能取得進展,將考慮重新啟動報復性關稅措施。同時與中國就電動車關稅問題協商,研究設定陸製車最低價格,並準備7月派高層赴北京會晤習近平,試圖擴大對中經貿合作,強化戰略自主。


更多新聞:歐盟關稅談判進度卡關 協商成員嘆:球在美國那邊
更多新聞:修復關係抗美?歐盟領袖傳7月親訪陸 擬取消陸電動車關稅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川普關稅談判

#川普#暫停關稅#川普暫停關稅#關稅暫停#關稅暫緩#75國#暫緩關稅#暫停關稅90天#川普關稅#編輯精選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56

0.0625

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