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為什麼美國無法「搬走」台積電? 他解析台灣優勢

作者 韋安
發佈時間:2024/07/29 10:2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7/29 10:22
台積電在美國建設新廠,但諸多原因導致進度落後。(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積電在美國建設新廠,但諸多原因導致進度落後。(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
 
川普日前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台灣拿走了美國幾乎100%的晶片生意,所以台灣應該為美國的防衛付費,看來川普一直都對台積電很有「想法」。而美國不分黨派的總統,都希望把台積電「搬到」美國去。
 
 
就在川普的上屆總統任內,應美國政府的懇切要求,台積電於2020年5月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最初承諾投資120億美元。
 
到了2022年,民主黨拜登政府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後,台積電加碼投資至400億美元,並擴大建設第二座工廠。今年4月又宣佈再增建第三座工廠,總投資額達650億美元。後續,美國可能希望台積電繼續加大在美的投資設廠。
 
然而,台積電搬到美國將會面臨嚴重「水土不服」問題,在美投資設廠不僅會失去競爭力,可能還會讓台積電因此「死掉」。因為只有在台灣,才有科學園區產業聚落模式、充足的高科技生產工程師人才、上下游產業配套,以及社會文化、產業文化、從業工作精神等多重綜合優勢。
 
 
這些綜合優勢,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和台積電提供足夠的養分,才讓台積電保有競爭力,維持世界No.1領先地位。例如,晶圓代工的一千多個工藝流程中,台灣半導體公司有幾百項工藝創新和專利,保持生產技術方面的領先。
 
半導體製程中需要的十數種特殊氣體,在台灣,因為有科學園區的規模效應,供應商可以裝設管線直接供氣,連通到生產機器設備,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則要靠車輛一趟趟來回運輸,成本差異龐大。
 
在固定的投資成本攤提下,晶圓代工產業在台灣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連貫地運轉生產,從而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良率、資本回報率、再投資的週期等。因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群,有超越他國一大截的集體產業環境優勢。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軟實力」,雖然資本、設備、技術可以流動、搬遷、轉移,但是「社會人文精神和產業文化」不可能完全轉移和複製。
 
1980年台灣第一家大型半導體公司聯電,創辦於有著客家精神、勤儉刻苦民風熏染的新竹科學園區。
 
聯電由台灣工研院電子所科技人籌備創立,並負責管理營運,管理層借重新竹當地的風土民情與人文精神,因地制宜不斷摸索創新,發展出一套套生產流程模式、經營管理和利用分配規則,奠定了許多產業文化先例。
 
包括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勞資共好的企業文化,由下而上的技術研發和製程改良模式等,這些引領和開創了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的風氣,也為今天台灣能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成為關鍵不可或缺的角色打下原始基礎。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可以派遣大量台灣工程師前去支援,傳授生產經驗和技術給美國當地的員工,但是卻無法把新竹和台灣半導體產業整個文化和精神體系,傳授和複製到美國的社會及工廠中去。
 
台積電在美第一廠原本預定2024年進行4 奈米製程量產,因為當地熟練裝機員工不足,加上當地產業工會反對台灣台積電增派技術人員前往支援,不得不延後到 2025 年才能完工投產。台積電在當地的第二座工廠,設廠和投產進度也將推遲到2027年或2028年。
 
但是,就算建廠完成開始投產,恐怕也是災難的開始,不僅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美國的從業工作精神和社會文化與台灣完全不同,還會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
 
很多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經營管理制度及生產流程,無法在美國工廠完全實施運作,生產出的晶片良率和生產效率、交貨週期,都將大打折扣,「美國的台積電」永遠無法變成台灣台積電的復刻和再製。
 
所以,川普當上美國總統,台灣要付的「保護費」一定會大幅增加,但是台積電是無法被「搬到」美國,除非把整個新竹都「搬過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政治評論

#川普#台積電#台積電晶片#晶片#半導體#台積電美國廠#晶圓代工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99

0.0912

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