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英國2024國會大選登場》候選人、選舉制度與未來影響一次看

編輯 張君堯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7 17:3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7 18:09
英國國會大選-英國國會大選-英國國會-英國大選-英國選舉--英國政治新聞-英國選舉制度-英國國會選舉
英國將於7月4日舉行國會選舉,現任首相蘇納克所領導的「保守黨」在民調大幅落後下提前面臨主要反對黨「工黨」的巨大挑戰。(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英國將於7月4日舉行國會選舉,現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所領導的「保守黨」(Conservative)在民調大幅落後下,提前面臨主要反對黨「工黨」(Labour)的巨大挑戰,除了可能丟掉掌握14年的政權,此舉也被視為巨大的政治豪賭,有關本次選舉制度如何運作?投票流程為何?對未來政策有何影響?《TVBS新聞網》帶您一次了解。

提前舉行國會選舉被視為英國首相蘇納克的政治豪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更多新聞:英相冒險宣布提前大選 解析地緣政治如何影響英國經濟
 

蘇納克為何要提前英國國會大選?

 
英國現任首相蘇納克過去1年在民調中慘輸工黨約20個百分點,外界先前普遍預測選舉會在今年秋季(10月、11月)登場,才能讓情況穩定下來,然而蘇納克選在5月22日宣布將提前於7月4日舉行國會大選,《衛報》表示外界皆認為此舉是場政治豪賭,而「經濟」是重要考量。
 
報導指出,蘇納克宣布舉行選舉的決定在前幾周便有跡可循,當時他不斷強調有證據顯示「英國經濟正在復甦」,同時宣稱政府已經達成2個重要里程碑:「降低通貨膨脹」和「經濟成長速度比7大工業國(G7)更快」,這促使蘇納克扣下提前舉行選舉的板機,並希望一併將反對黨推到選民的聚光燈下。
 

經濟考量促使蘇納克扣下提前舉行選舉的板機。(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影響英國國會大選投票的關鍵議題

 
半島電視台》指出:經濟、移民、醫療保健、住房危機、生活成本和外交政策是影響本次選舉的重要議題,前2者更扮演能左右結果的關鍵。
 
經濟方面,「財政研究所」(IFS)的數據顯示英國過去15年的收入成長是數個世代以來最差,近年隨著物價飆升和薪資停滯,英國民眾一直苦於應對生活成本危機,而保守黨和工黨分別祭出不同的解決路線,前者承諾每年減稅170億英鎊(約新台幣6996億),後者則計畫改革國家醫療服務、住房建築系統、能源部門和其他關鍵產業。
 
至於近期討論地如火如荼的移民議題,《天空新聞》的民調顯示「43%的英國人認為移民對社會有負面影響,而35%的人認為移民的影響是正面的」,對此,保守黨一再承諾會打擊透過非正規途徑的移民人數,工黨則承諾減少淨移民人數,但至今尚未詳細說明將如何做到這一點。
 
根據「移民觀察站」(Migration Observatory)的估計,英國在2023年的淨移民人數達到驚人的68萬5000人,造成此現象的因素並非歐盟公民前來工作或求學,更多的是那些逃離俄羅斯戰爭、尋求庇護的烏克蘭人。

移民是能左右本次英國選舉結果的重要議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選舉制度簡介

 
本次英國大選將於7月4日舉行,屆時將改選下議院共計650個席位,而當天投票所將從上午7時開放至晚間10時,合格選民可以親自或透過代理人投票,各自將在選區議員候選人中選擇1人,最終由各選區最高票的1人當選,預估大多數選區的結果會在4日深夜或5日凌晨出爐。
 
 
若任何政黨可以贏得650個席位中的多數(即326席),該政黨的領袖便能順利成為首相並組成政府,若沒有任何政黨獲得多數席位,屆時現任首相可優先與其他政黨協商、試圖組成聯合政府或以「少數政府」(Minority Government)方式執政。
 
若現任首相無法與多數議員達成協議,便得建議最大在野黨領袖組閣,一旦敲定新政府,屆時首相會向英國君主(查爾斯三世)請辭,而新任首相後續會晉見君主並獲得組閣的指示。

英國大選將於7月4日舉行,屆時將改選下議院共計650個席位。(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英國大選主要政黨介紹

 
本次英國國選舉的2大政黨為現任首相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和施凱爾(Keir Starmer)領導的「工黨」,前者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一向主張市場經濟,並對絕大部份的公共事務減少政府干預,保守黨自2010年起掌權至今,不過本次選舉遭到工黨的重大挑戰。
 
工黨方面,根據前黨魁、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提出的「新工黨」理念,其中強調社會公正、機會均等的重要性,並相信利用自由市場便可實現經濟效益,曾於1997年至2010年執政的工黨在本屆選舉中,有望在黨魁施凱爾的領導下重新掌權。
 
 
除了上述2大政黨,由民粹主義右翼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左派的「綠黨」(Green Party)都是能扮演攪局角色的較小政黨。

保守黨黨魁蘇納克(右一)與工黨黨魁施凱爾(左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更多新聞:英國首相恐丟「議員席次」!國會大選民調慘 創下在位首例

 
英國國會選舉民調

 
目前有關英國選舉的民調結果普遍預期「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將輸掉選舉」,自2021年底以來,工黨在民調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且在蘇納克至今的首相任期以及競選的前幾周中,他們平均領先20個百分點左右,保守黨與第3勢力的距離甚至比與工黨的差距更接近。
 
路透》引述「YouGov」和「Savanta」的民調結果,前者預測工黨將贏得425席、保守黨則是108席,後者則預估工黨將贏得516席、保守黨53席,
 
報導強調保守黨的形象在「派對門」等一系列醜聞後受到嚴重損害,這也導致前2任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和特拉斯(Liz Truss)的垮台和短命任期,其財政議程也導致英國經濟陷入混亂,這促使工黨有機可趁、長時間在民調中霸佔優勢地位。

工黨有望在黨魁施凱爾的領導下重新掌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國會大選結果對政策潛在影響

 
由於外界普遍預期以「變革」為口號進行競選活動的工黨能擊敗保守黨、贏得英國選舉,若成真將會影響數個關鍵的國家政策,首先是「稅金」:工黨的影子財政大臣李維茲(Rachel Reeves)已確認不會調漲目前25%的公司稅率,也沒有計劃增加所得稅或徵收財富稅,並誓言將在當選後的1年內發佈企業稅路線圖。
 
再來是「金融服務與監管」:在工黨的領導下,英國將持續維持脫離歐盟(EU)的狀態,除了避免不必要的貿易壁壘,工黨也將努力改善英國與歐盟在貿易和投資上的關係,另外針對金融服務的政策也將維持不變。「能源」方面:工黨的「綠色繁榮計畫」(Green Prosperity Plan)的核心承諾是在2030年提供更便宜的零碳電力系統。
 
最後在備受關注的「移民」議題上,工黨強調其商業移民政策的目標是減少企業對海外勞力的依賴,除了解決技能短缺問題,更要確保本地勞工獲得適當的薪資。
 

全球必讀

#英國國會大選#英國國會選舉#英國國會#英國政治新聞#英國選舉#英國大選#英國選舉制度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1

0.0737

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