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研究稱瓶裝水含數萬「潛在有害」塑膠微粒 專家曝3用法超毒

編輯 丘力龍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1/09 12:27
最後更新時間:2024/01/26 11:53
研究發現瓶裝水暗藏健康風險。(圖/翻攝自《華盛頓郵報》)

最新研究發現,一公升瓶裝水(2瓶一般大小瓶裝水)約含24萬個塑膠微粒(plastic particle),比先前的估計值高出10到100倍,這些微粒可進入人體細胞,阻斷細胞代謝並累積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構成未知的健康影響,還有可能隨母體流向未出生的嬰兒。
 
CNN》、《華盛頓郵報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研究,使用受激拉曼散射顯微鏡(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SRS)檢測美國三款瓶裝水後,發現每公升平均含24萬個來自7種塑料的塑膠微粒,其中90%是奈米塑料(nanoplastics,比人類頭髮寬度小1/70),其餘為微塑料(microplastics)。SRS是一種基於雷射的技術,可透過測量分子面對光的振動方式來分析細胞的化學成分。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Naixin Qian說:「根據其他研究,預計瓶裝水中的大部分塑膠微粒來自塑膠瓶本身的洩漏,塑膠瓶通常由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而反覆打開和關閉瓶蓋、擠壓瓶子或使其受熱(例如在汽車中),都可能使PET顆粒脫落
 
專家表示,塑膠微粒可入侵人體器官的細胞和組織,中斷細胞代謝過程並累積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雙酚(bisphenols)、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重金屬等。這些化學物質可被帶到肝、腎和大腦,甚至穿過胎盤,最終進入未出生的孩子體內。


 
賓州州立大學貝倫德分校永續發展主任雪莉(Sherri Mason)指出:「就像我們不斷脫落的皮膚細胞,塑料也會不斷脫落小碎片。」她指出這是開創性的研究:「這項發現強化了專家長期以來的建議,即飲用玻璃或不銹鋼容器中的自來水以減少接觸塑膠微粒,這也適用於其他塑膠包裝的食品和飲料。」
 
致力於減少嬰兒健康風險的非營利組織「光明未來」(Bright Futures)表示:「嬰兒和幼兒可能面臨最大風險,他們正發育的大腦和身體往往更容易受到有毒物質影響。」
 
不過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不一定全來自瓶子本身,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小組正進行進一步研究,確認有無可能來自水源,或在製造過程中產生。
 
對此,國際瓶裝水協會指出,這種說法需科學界全面審查,在缺乏科學共識下,不必要嚇唬消費者。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全球必讀

#瓶裝水#塑膠微粒#干擾內分泌#阻斷細胞代謝#奈米塑料#微塑料#ESG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87

0.0729

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