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統計廳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4%超出預期,漲幅是4個月以來最高,部分食品業者配合政府凍結主力產品價格,但是非主力產品和新產品卻大幅上漲。業者為了吸引消費者,打出中秋大減價促銷,卻被發現,其實是先漲價再打折,還有利用低價商品當誘餌,讓消費者不知不覺花更多錢。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YonhapnewsTV的報導。
南韓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4%,時隔三個月再次突破3%,其中食品物價指數漲幅最明顯。
南韓統計廳經濟動向統計審議官 金寶京:「8月食品物價指數與上個月相比上漲1.7%,和去年同比上漲4.7%。」
加工食品和外食價格漲幅分別是6.3%和5.3%,近期受到全球天氣異常乾旱影響,泰國和印度等糖主要生產國產量銳減,南韓超過七成的糖都倚賴泰國進口,直接受到糖價上漲衝擊。就怕糖價影響到其他食品一起漲,南韓政府最近召集了主要加工食品和餐飲業,要求業者協助穩定價格。
農林畜產食品部次官 韓勳:「加工食品和餐飲行業,有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部分,能否盡量參與物價穩定基調。」
在政府要求下,南韓企業小幅下調或凍結主力產品價格配合,但是非主力產品和新產品價格,卻是大幅上漲。像是知名乳品下個月將把佔銷售七成的純牛奶產品價格上調4.9%,巧克力和香蕉味等調味乳卻大漲11.1%,優酪乳產品漲最多,上調27.8%幾間知名泡麵品牌,推出新的辣味泡麵等新產品,都比現有產品貴上五到六成。
食品企業相關人士:「成本上漲的話,銷售價格當然要上漲,為了維持利潤。」
仁荷大學消費者學系教授 李恩熙:「基本產品價格假裝不漲,大幅提高其他產品的價格,就是耍心機搞小動作啊。」
中秋節來臨之際,有電商平台打出「最佳購物機會」的口號促銷,但仔細看才發現,所謂的「中秋大減價」,折價幅度沒那麼大,像是幾家知名泡麵品牌的量販價泡麵,必須要使用折價券才有優惠,但廠商在優惠之前,就悄悄將原價調高了。先漲價再打折,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賺到了。
YonhapnewsTV報導:「網路公開市場的特性,打折活動每天都有,但就像宣傳標語一樣,這次活動並不是『最佳購物機會』。」
南韓消費者聯盟事務總長 鄭智妍:「觸動或欺騙基準價格提高打折幅度,可以看作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物價飛漲的時代大家都想省錢,最近南韓有連鎖麵包店推出千元韓幣有找,換算一杯不到台幣25塊的的咖啡,不需要加入會員人人都可搶便宜。
南韓民眾:「和其他地方相比,價格差了3倍到4至5倍,1000韓元以下的價格要去哪裡吃。」
南韓超商也推出只要兩張一千韓元鈔票,約台幣50塊的銅板價吃一餐,上市兩個月銷售額增加15%。大型超市先前主打半價炸雞獲得好評,最近以兩個漢堡4990韓元,換算台幣120元的價格吸引顧客,但專家警告這些低價商品背後,可能藏有陷阱。
淑明女子大學消費者經濟學系教授 金敏靜:「來到賣場發現誘餌商品後,不光只有買那個,又被引導購買其他商品。」
店家利用低價商品當廣告,吸引客人上門消費,順便採買其他商品,貪小便宜的消費者的確撿了便宜,但可能不知不覺花了更多錢,不要被特價話術唬弄才是聰明消費。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