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霸地球的恐龍雖已滅絕千萬年,但隨著考古研究進行,仍有新物種不斷被識別。近日科學家在英國南部的懷特島(Isle of Wight)發現新型恐龍「巴雷特威克蒂甲龍」(Vectipelta barretti),是142年以來在該島發現的第2款甲龍(ankylosaur),身上的甲片長有刀片狀尖刺,推斷可能生活在1.45億至 1.005億年前的早期白堊紀(Early Cretaceous period)。
《CNN》報導,考古學家15日在《古生物系統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發表論文,刊登發現新型恐龍「巴雷特威克蒂甲龍」,以長期投入甲龍研究、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London’s Natural History Museum)工作20年的科學家巴雷特(Paul Barrett)命名。
近142年來,懷特島上發現的甲龍都是多刺甲龍(Polacanthus foxii),如今終於有了第2款;分析指出,「巴雷特威克蒂甲龍」與中國甲龍的關係密切,表明恐龍能夠在白堊紀早期於亞洲和歐洲間移動。
博物館方表示,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沒有早期白堊紀化石,部分專家認為,這代表侏羅紀末期發生了大規模滅絕;這隻新恐龍將幫助專家還原歷史,研究團隊相信,未來懷特島會發現更多新恐龍。
另外《france24》報導,2013年,智利南極研究所(INACH)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 山坡底部,發現淡黃色骨頭碎片,經10年的挖掘後,於近日挖掘出新品種鴨嘴龍(duck-billed herbivorous dinosaur)「Gonkoken nanoi」,中文意為「像天鵝的恐龍」,是智利發現的第5種恐龍;其重達1公噸,身長可達4公尺,生活在7200萬年前的白堊紀。鴨嘴龍多半在北半球被發現,南半球十分少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