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國進行式】「90後」大陸香港新生代 同畢業

記者 詹瑋琦 / 攝影 張鎮安 香港 報導
發佈時間:2012/05/28 19:5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1990年後出生的,在兩岸三地通稱為「90後」,現在這群90後也長大了,第一批90後大學生畢業生,即將在今年踏入社會;我們特別來觀察香港的90後年輕人,看看他們到底在工作態度以及生活方式,有什麼特色,結果發現,現在的90後年輕人,敢於揮灑自己的青春、時間,但面對前途,卻顯得很茫然。

◎口頭禪「盡量啦」 其他世代最難忍

麵包店學徒彭志聰vs.師傅:「今天擠到多少杯?10至11,夠不夠12…,盡量12,什麼叫盡量12?希望可以,一定要12,這個分量是打到12杯的,什麼叫盡量12。」

他是20歲的彭志聰,糕餅店學徒,但做事情總是「盡量」就好,不夠精準,更不會舉一反三。師傅:「大哥,那裡有磅。」彭志聰:「我以為師傅你要用。」師傅:「你可以問的,你的嘴巴用來幹什麼?」彭志聰:「問事情。」

主管:「你約了馬仔,你什麼時候致電給他?」香港90後馬雲祺:「我昨天致電給他,他今天放假。」

◎Sorry忘記了 記者約訪空等1小時

他是18歲的馬雲祺,在香港政黨裡工作,臨時決定要休假,卻忘記與人有約,做事情總是像這樣,粗心大意。

馬雲祺:「因為這是天生的,不是說改便能改,當然能夠做到便做,做不到也沒有辦法,90後的這群年輕人,無論是在工作上,甚至是在生活上,似乎都像長不大的小孩。彭志聰阿姨:「阿聰待會要洗澡,衣服放在這裡。」

◎穿「大人外衣」的小孩 洗澡也耍賴!

彭志聰:「我不是不洗澡,只是在看小說,一看會著迷的,先看完這一章,先看完這一章,只顧看很晚還未洗澡。」

就連洗澡都得要阿姨先將衣物準備好,這群活在電腦世代中長大的小孩,現在也面臨到出社會的壓力,因為第一批90後的年輕人,已經準備踏出校園,要在社會上與其他人競爭。

◎老闆不給重修機會 「90後」頓悟

香港90後朱文輝:「學校你是付錢去學習,但外面不同,出來是別人給錢你去做事,你不及格老闆會把你辭退,令到有點兒壓力。」

他是22歲的朱文輝,大學應屆畢業生,書桌上貼了一張,台灣電影曾經出現過的經典台詞,「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做」,這句話也是香港90後年輕人的心聲,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現在有的,就是時間與青春。

香港民間電台:「今天想講我們的現任曾特首,曾特首幹了多少年?」

馬雲祺與夥伴Karen,一起在民間電台做節目,聊的講的都是社會的熱門話題,很多80或70後的老前輩,批評他們入世未深、言論偏激,但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馬雲祺:「讀大學為了什麼?找工作,找工作為了什麼?賺錢,賺錢為了什麼?不知道。」

◎憑啥本事? 90後敢說:我青春多

香港九零後Karen:「我們有的是勇敢,我們勇於去說出自己的事,我們有的是活力,我們有的是時間和青春。」

對於社會事件,他們很有參與感,但對於自己未來的生活,似乎前途茫茫。朱文輝:「你看到樓市會越來越貴,對於我們這些未出來工作的,好像買一層樓數百萬元,是遙不可及的事。」

彭志聰:「我喜歡做機械人,什麼都不用想,你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

◎少子化捧在手心 「90後」像果凍

香港90後,年輕人的工作生活態度,其實反應了兩岸三地,同樣跟著電腦一起長大的90後生活方式,少子化世代出生的這群人,在父母的羽翼保護下長大,抗壓性太低,變成了所有人的通病。

香港糕點業老闆:「在這一個年代來說,如果你真的讀不成書,或者做不了事,沒有問題的,你可以不做,回來父母身邊,我能養活你,有飯給你吃。」

◎陸港競爭激 「90後」同時入社會

競爭的環境,讓90後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彭志聰想在西式甜品中發展,為了看懂英文食譜,他報名了英語班。彭志聰:「我很贊成師傅說的,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而朱文輝則是從大一開始,就一面唸書一面打工,為畢業做準備。朱文輝:「沒有可能到你畢業那年,你的履歷是空白的,我做了4份實習工作。」

這群新世代的主人翁,怎麼評價自己?香港90後民眾:「90後應該接受任何挑戰,不斷嘗試。」香港90後民眾:「有做很多事的本錢。」香港90後民眾:「要裝備自己,如果一有機會,自己準備好,可以去做那件事。」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18

0.0407

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