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裴洛西訪台恐踩陸底線 李顯龍成最後勸阻機會

作者 香港01 責任編輯 黃政杰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8/01 17:03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02 10:41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裴洛西沒有按人們預測的路線先訪問日韓,而是首站先到新加坡訪問,這出乎很多人意料。有分析認為,很可能是這件事發酵之後,裴洛西一行才改變行程,決定臨時把新加坡放到第一個訪問,所以新加坡直到7月31日才對外發布消息,說8月1日至2日,裴洛西將訪問新加坡並和新加坡總統哈莉瑪、總理李顯龍等會面。

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分析認為有很大可能,是中方嚴陣以待的反應讓裴洛西(或者至少她的核心幕僚)等認識到了此行的不可預測性,她覺得有必要調整一下訪問順序,先到新加坡,聽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意見。新加坡這個國家,算是美國的盟友,美國人相信,同時和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都不錯,都能說上話,而且說了各方也都願意聽,所以李顯龍的話,裴洛西是能聽進去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樣一來,在裴洛西是否會訪問台灣這個問題上,李顯龍的角色就很關鍵了,他可以說是最後的勸說機會。如果李顯龍能勸住裴洛西,皆大歡喜,拜登政府會鬆一口氣,台灣蔡英文政府會鬆一口氣,中國大陸也會鬆一口氣,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可能就這樣化解了,而且新加坡也彰顯了在重大國際事件上的影響力。

對李顯龍來說,這也絕對是功德一件,各方為此等於都欠了他一頓大酒。如果李顯龍勸不住裴洛西,後者仍然堅持以某種形式(個人身份或技術過境)訪問台灣,那蔡英文的麻煩可能就大了。因為台灣問題的敏感性,中國大陸已經拿出了幾乎所有震懾工具,所以只要裴洛西的專機在台灣降落,不管她以什麼理由和藉口,只要她在台灣降落了,如果中國大陸還是原來傳統的回應套路,不管事後有再多解釋,再怎麼圓,都等於在這場博弈中就輸了,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紅線就等於被美國給破了,這樣不僅大陸執政黨與政府對內對外都沒法交待,以後國際上的效尤者必將絡繹不絕。

 
所以,中國絕對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各方面嚴陣以待,早已做好了最壞打算,外交系統與軍方多次明確表示,對這種事絕不會「坐視不管」。但是中美是兩個核大國,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打起來不僅對兩國,對區域乃至世界都是毀滅性的。因為這個實力因素和國家理性,兩國直接開戰的可能是不大的,直接把裴洛西專機擊落的可能也不大。所以如果裴洛西訪問台灣,除了會在中美之間掀起外交波瀾,會對雙邊關係造成嚴重傷害,中國大陸這個板子,一定會重重地打在蔡英文屁股上,這個力度,一定是蔡英文政府受不了的。

總統蔡英文。(圖/TVBS)

蔡英文了解不了解這個利害呢?肯定是了解的。她是「讀中國書長大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種「吃裡扒外」的事上,中國人關起門打自己人,往往會打得更狠。但是,台灣也有台灣的「政治正確」,政客們也要臉,還要在政壇上混,所以在嘴上蔡英文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其實在心裏,她一定在反覆盤算。

一方面,蔡英文肯定特別想促成此事,以彰顯美國對台灣乃至她個人的支持,把裴洛西訪台當成是她執政的成績;另一方面,看到中國大陸這個反應,她現在肯定也是忐忑的,有可能她也和裴洛西一樣,之前根本沒想到中國大陸這次會這麼強硬,現在搞到這個地步,你說她心裏一點波瀾都沒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蔡英文政府現在應該也巴不得李顯龍彰顯智慧,能勸住裴洛西。蔡英文自己現在沒法勸,因為人是她請的,她不能先請後卻,否則以後就沒辦法混了。

但話說回來,裴洛西這個人,是一個習慣性把「戰鬥值」拉滿的政治人物,在國會當眾撕過特朗普的講稿,到中國訪問期間還因為在天安門廣場舉條幅進過大陸公安局,以往在和中國打交道期間,還有過很多不為一般人知的過火之舉。以裴洛西這個人的性格,和她的價值觀念、利益訴求等,一旦她認準了一件事情,不幹成,不造成一些轟動效應,是不會輕易罷休的。所以李顯龍是否能發揮最後一道防波堤作用,能否勸住裴洛西,恐怕連李顯龍也沒底。對蔡英文來說,最好還是希望能吧,否則兩岸為此真摩擦起來,蔡英文政府的「屁股」一定會被北京「打腫」。

延伸閱讀:
陳文茜:佩洛西可能周三訪台 已約見台要員、曾在陸被捕人士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加《地球黃金線》LINE好友,看帥車再抽iPHONE 13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香港01

#蔡英文#裴洛西#李顯龍#哈莉瑪#中國#香港#台灣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香港01

由零到一,從無到有,看似單一的方向,卻有無限可能,等待被發掘。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的先行者,推動市民積極參與共建社會,憑藉專業和富靈感的新聞內容,驅動思維改變,鼓勵有建設性的互動和交流,建立社會歸屬感,推動社會進步。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97

0.0758

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