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陷入50年來新低點,美國總統拜登去年嘗試大打氣候外交,派出氣候特使凱瑞出訪中國,顯然效果不如預期。TVBS國際新聞評論員余文琦,獨家專訪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就點出關鍵,拜登政府有意透過減碳合作,打破美中僵局,但兩國背後不同的盤算,可能讓氣候變遷上的合作最後淪為外交形式。
去年四月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前往上海訪問,成為拜登政府上台以後,第一位造訪中國大陸的閣員。卻只能透過視訊方式,與中國大陸副總理韓正會面。一場討論減碳議題的出訪,完全呈現美中兩國的微妙關係。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就點出其中關鍵。
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美中政治存在顯著的緊張關係,到底發生什麼事?沒錯,我們的氣候特使凱瑞能做的不多,他面對最大的結構性挑戰,想把氣候問題從其它議題區分出來,告訴中國,氣候問題是為了大眾利益,我們兩國要負起責任,我們有重要手段可以使力,所以需要把焦點放在氣候變遷。」
貿易上的僵局還是難解習題,拜登政府把焦點放在氣候變遷,試圖透過氣候外交,緩和雙方的箭拔弩張,這其實也是延續歐巴馬時代的政策。
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歐巴馬時期跟中國在氣候能源問題上的關係,我認為同時反應出雙方的承諾與挑戰。」
減碳成為美中雙方,目前極少數可以共同合作的項目,卻又存在著競爭關係。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在前總統川普任內才開始,早在歐巴馬時期,其實就埋下未爆彈。
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許多貿易戰種子其實在歐巴馬時期就埋下,對吧?2012年提高對太陽能板的關稅,針對中國進口太陽能板的關稅和其他措施,美國尤其是歐巴馬政府基本上想藉此,改變中國的產業補貼,執行智財法規。」
歐巴馬政府針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徵收收懲罰性關稅,儘管中國也有反制,但貿易戰只侷限在太陽能相關領域。川普上任之後,不但減碳上的合作停滯不前,更大範圍的徵收對中關稅,衝擊到兩國關係。就算拜登政府大張旗鼓,宣告重返巴黎協議。北京卻堅持不願單就氣候變遷議題,與美國展開合作。
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中國方面的觀點是重新整合這些議題,認為不,不是分而治之,我們首先要談貿易,還有你施加的懲罰性關稅,要討論美國主導的一些貿易協議,談一些安保議題,之後再談氣候變遷的合作。」
北京當局態度如此強硬,原因之一在於環境問題上的巨大改變。以往外界批評的空汙管制,以及綠色能源發展,中國大陸都交出漂亮成績單,更野心勃勃要成為綠能產業的出口國。康義德認為,這次俄烏戰火引發的能源危機,歐洲被迫加快能源轉型,中國大陸的綠能產業更有望搶下商機。
哈佛甘迺迪學院艾許中國計畫主任康義德:「如果終究歐洲國家要展開能源轉型,就需要打造相應的多方發展,更永續的方式來產生能源,也就是說很多中國企業,能夠提供一體承包等服務,像是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來做轉型。」
拜登雖然號稱要推動綠能政府,在電動車、充電電池等產業,砸下數十億資金鼓勵生產。但面對中國大陸綠色產業快速超車,美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未來兩國在能源、減碳上的合作,恐怕只剩下行禮如儀的外交形式,更難藉由氣候議題上的合作,為低迷的美中關係升溫。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