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即將在12日開幕,雖然各界對這次能達成什麼重大具體協議多不抱期望,不過這個國際舞台中斷已逾4年,國際局勢巨變下,以美歐為首對上中俄的角力料將更激烈上演。
世貿組織(WTO)部長級會議將於12日至15日在日內瓦召開,距離2017年12月在阿根廷的上屆會議已逾4年。4年來,這個世界早已變了樣,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對中國貿易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都打亂了全球貿易和供應鏈,而WTO的角色在這段期間甚少躍上檯面。
睽違4年後的部長級會議要談什麼?綜合WTO貿易談判委員會(TNC)5月間非正式會議訊息和路透社(Reuters)報導,較急迫且爭執大的重點有三項:
一、糧食安全:這是俄烏戰爭帶來的新危機,糧食出口大國烏克蘭遭俄國侵略、封鎖港口,導致已受疫情衝擊的國際穀物貿易更困難,印度等10多國已禁止小麥等糧食出口。日前聯合國大會等場合出現指責俄國為罪魁禍首,而俄國反擊歸因歐美經濟制裁的爭吵,WTO會議在延續此基調之餘能否談出有效解決方案,包括讓俄國停止封鎖烏克蘭黑海港口、印度等國解除糧食出口禁令,以及新加坡提議以人道理由暫停徵收糧食關稅等,都有很大困難。
二、疫苗供應:雖然較有財力的國家已經不太擔心這個問題,但世上仍有多數國家COVID-19疫苗進口不足,關鍵之一是疫苗智財權導致成本太高。WTO祕書長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已多次表明希望能達成對開發中國家解除疫苗智財權的協議,但歐美等國最大顧慮是中國利用在WTO的開發中國家地位而輕易取得別人的研發成果。
中國的態度則是不願在疫苗協議中被特別點名排除,並向伊衛拉表示會自行迴避利用該協議的好處。換句話說,要各國相信中國的善意,爭執可想而知。
三、漁業補貼:WTO討論這個議題超過20年了,上次部長級會議對此協議也是功虧一匱,面對海洋資源在補貼政策下的過度捕撈危機,美國貿易法專家史迪瓦(Terence Stewart)在近期專欄中指出:「有一種明顯的氛圍,現在是時候必須達成協議了。」
不過,這個議題也可能卡在中國因素。身為全球最大的漁業國家,中國又有可能因為享有「開發中經濟體」優勢而排除協議的約束,導致協議可達到的效果不足。
歐盟和美國經常抱怨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利用開發中地位享盡好處,且政府強力對經濟、產業下指導棋,造成不公平競爭,而WTO機制對中國束手無策。
史迪瓦指出,截至4月8日中國在WTO被提告而尚未解決的爭端有49件,它提告歐盟、美國及其他國家則有22件。中國尤其被詬病的是以貿易手段來懲罰非經濟事件,例如澳洲和立陶宛分別在前年和去年的遭遇。
歐盟在1月已為立陶宛產品被中國抵制而向WTO提起爭端之訴,不過歐洲智庫馬歇爾基金會的訪問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認為歐盟很難贏,因為中國總是以文件延誤等技術問題來解釋立陶宛貨櫃卡關,並以更多中國產品出口到立陶宛,也就是拉高兩國貿易總額的取巧方式來規避妨害貿易的指責。
「他們(中國)很會玩這套」,巴爾金在專欄中引述匿名歐盟官員的說法。
去年台灣向WTO控訴中國惡意抵制鳳梨等水果輸入中國,遭到的辯駁情況也會與立陶宛類似。
雖然WTO解決貿易爭端的能耐受質疑,川普時代更抵制參與,不過,在拜登政府落實重返國際多邊機制的政策下,可以想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將在部長級會議積極表現。
中俄兩國在俄烏戰後的國際場合常成為眾矢之的,看來這次WTO會議也不例外。美國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披露,日前戴琪曾稍微「酸」了一下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12日究竟會不會在日內瓦現身,因為數週前的亞太經合會(APEC)貿易部長會議,王文濤就是最後一刻決定透過視訊參加。
Politico引述戴琪說:「如果任由自動駕駛模式進行(指中國派無決策權代表行禮如儀),許多事情不會發生,但我們正來到一個需要讓事情開始發生的時點。」
今年WTO會議可望討論的其他議題還有跨境電子商務關稅豁免是否取消、紐西蘭提議設定石化燃料退場時間表、WTO組織改革等,每一題都有得吵。
共有164個會員的WTO,正因成員龐雜、各國經濟程度和制度歧異、優先目標不同,本質上就很難成為有效率且有效果的組織,加上如今又進入地緣政治強烈影響貿易的時代,能坐下來談已屬不易了。(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