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力量」有所崇拜,不論是神話或是歷史記載,都有關於「大力士」的故事描述。正是因為如此,人類慢慢從單純的「力氣較量」,演變成現今「力量」與「技巧」兼備的舉重運動。
早期舉重不分量級 逐漸演變制定標準方式
早期的舉重比賽是不區分量級的比賽,直到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上,舉重項目才首度按照選手的體重分組。隨著時間推移,舉重方式也出現了變化,1976年蒙特婁奧運,才開始把「抓舉」和「挺舉」做出標準化區隔。
「抓舉」連續動作一氣呵成 「挺舉」分兩步驟蓄力上挺
「抓舉」要求選手必須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槓鈴從舉重台舉起越過頭頂,而「挺舉」則分為兩步驟,選手先把槓鈴提到胸前短暫停頓,再蓄力把槓鈴推舉過頭部,以專業術語來說,兩個步驟的組合被稱為先「上搏」再「上挺」,需要在一分鐘內完成。雖然「抓舉」和「挺舉」在某些國際賽事上屬於兩種競賽項目,不過奧運場上比得就是總和,選手每個競賽動作可以試舉三次,最後統計每項的最好成績算出總重,並根據總和確定排名。
舉重看似簡單粗暴 內含選手苦練血淚
舉重運動看似簡單,但是要成為專業的選手,卻要經歷刻苦的磨練,除了具有強健的體魄外,選手還要能極佳的控制身體和堅強的意志力,把高於自身體重的重量,從舉重台舉到頭頂上,而且選手把槓鈴舉過頭頂時,還要等待裁判確認選手已經對舉起的重量具有控制力,才能放下槓鈴,這個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卻像一輩子這麼長,因此在觀賞舉重比賽時,常常看得到選手們舉起杠鈴時,會出現四肢顫抖、青筋暴起和臉部變形的表情,這是因為舉重選手在舉起槓鈴時,不僅要運動到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還要有足夠的爆發力,專注力和精湛的技術和拼搏精神。這也是為什麼舉重雖然看似原始簡單,卻總是令人有莫名激動的精采瞬間。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