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燃燒的靈魂梵谷】梵谷寫實路線 創「食薯者」經典作

記者 廖雅玉 / 攝影 廖廣賓 荷蘭 報導
發佈時間:2009/10/14 22:4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梵谷的系列報導,第二則要看的青年時期的梵谷,梵谷16歲出社會,做過畫行的店員、義務教師,也投入傳道工作,但沒有一樣順遂,後來他決定在繪畫中尋找解脫;繪畫生涯的初期,梵谷在荷蘭南方的小鎮-努南,待了2年,這是奠定他繪畫重要基礎的地方,梵谷在努南的鄉野生活,以當地的農夫和織布工為題材,用寫實的手法呈現,也畫出了一幅知名的畫作「食薯者」。

灰暗的色調,題材的選擇走寫實路線,這幅畫作,傳達了梵谷內心的社會意識,後來也被視為梵谷走進藝術世界的重要作品;畫出這些光線和線條的地方,就在荷蘭的南方小鎮-努南。

沒有受過學院派的教育,梵谷最偏愛的就是側寫勞動者,畫他們挖掘泥土的手,拿耕作工具的神情,或者坐在織布機前的專注,這對梵谷似乎才有真實感。

梵谷村主席Ton de Brouwer:「因為住這裡有一半以上的人,是農夫、畫農婦、織布工...等,梵谷就以這些為題材,看到這兒的人,就拿他們當模特兒。」

與米勒的風格類似,畫作數量和技巧,卻在努南時期的短短2年,有急速成長;梵谷的挫折連連的愛情故事,也終於在這裡,稍微嚐到了甜頭。

TVBS記者廖雅玉:「梵谷的父親是一位牧師,當時他們都住在牧師公館,1883年12月,當梵谷來到努南的時候,他也和其他家人一起住在這個地方。」

TVBS記者廖雅玉:「牧師公館旁邊,就是梵谷的女朋友瑪歌所住的地方,比鄰而居,梵谷好不容易談戀愛了,但這段感情卻不受到祝福,瑪歌還為此自殺。」

梵谷村主席Ton de Brouwer:「那時瑪歌服了毒藥,幸好梵谷在她旁邊,即時救了她,所以她獲救沒死。」

雖然命救活了,和梵谷的緣分卻也斷了,失戀的打擊,讓青年梵谷更失魂落魄,只能專注在繪畫;努南時期,梵谷的手像裝上電動馬達,無論素描或油畫,都是作品產出最多的時候;其實在學畫初期,梵谷也試著循規蹈矩地畫素描,但後來驚劇的轉變,卻不是當時他能夠預見的。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梵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16

0.0371

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