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帶領中國大陸進入經濟飛速發展期,而接下來的30年,大陸要全力發展的是「軟實力」,也就是文化影視產業,事實上,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0年中,大陸所有的藝術產業全部被禁,當時能播的戲劇只有「樣板戲」;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過去那些箝制思想的樣板戲,現在也成了懷舊的表演節目。
台上的京劇,不管是唱功還是身段,都將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表現的非常優美;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裡,這樣的文化藝術被標籤為「牛鬼蛇神」,當時的藝術發展停頓,全大陸民眾只能看八套「樣板戲」。
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下,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樣板戲,禁錮了民眾的思想,文革結束後,這些傳統戲曲又漸漸地恢復,甚至在文革結束30年後的現在,當年用來箝制思想的樣板戲,現在重新編排上演,成了大陸文化懷舊的節目。
大陸京劇演員譚孝曾:「絕對很慘,你想像不出那種慘,也許你現在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看到一些側面,我們都經歷過,所以我們都深有感觸,甚至覺得表現得還不到位,還要殘酷。」
「印象西湖」片段:「雨還在下,落滿一湖煙,斷橋絹傘,黑白了思念。」
這是在浙江杭州西湖畔的,大型實景劇「印象西湖」,運用西湖的實際美景,來表現白蛇傳的淒美愛情故事,像這樣的實景劇,現在在大陸各地景點都在上演,似乎也變成了大陸全力發展的文化產業中,非常有看點的「軟實力」。
大陸改革開放30年,經濟飛速的成長,「硬實力」已經獲得世界的肯定;不過,軟實力的擴張,在現在的社會中更代表一種,彰顯國力的話語權。大陸女導演王潮歌:「美國的百老匯上的很多演出,美國的米老鼠和唐老鴨,是全世界孩子們都喜歡的,並不證明那東西一定好看,是因為美國是今天全世界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硬體建設的進步,是物力財力的強大,而軟體文化的前進,更多的是,藉由藝術來滲透到其他國家,這種「無形的力量」,更容易達成一種全球化的目的。王潮歌:「我的理想就是想,有朝一日,我們中國強大到能夠輸出我們的文化,能夠強大到讓所有的民族,都能夠以我們的文化為一種標準,為一種美的象徵就好了。」
事實上,大陸在軟實力的發展過程中,也不盡然都沒有問題,現在大陸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網路世界的箝制,尤其是敏感的字眼,對大陸來說就像是感應器,網路自動會封鎖,而封鎖的不只是大陸民眾知的權利,也封鎖住了外界對於大陸積極發展「軟實力」的想像。
北京藝術家艾未未:「中國政府對網絡的封鎖,對信息的封鎖,對個人表達的方式和途徑的封鎖,是一天比一天加重了,今天中國掙扎在沒有創造力、缺少表現力的這種困境中,中國始終是世界的一個工廠,最廉價的工廠。」
發展是硬道理,這條中國特色的道路,得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共鳴,不少人寄望在未來的歲月,中國的軟實力也會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
◎畫面提供:TVB新聞透視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