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國進行式】TVBS重回川震 赫見旅遊團看廢鎮

記者 黃康棋 / 攝影 謝賢熺 報導
發佈時間:2009/05/03 20:1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我們的新聞團隊踏上了1年後的四川地震災區,綿陽市的漢旺鎮,台灣觀眾應該對當地的一個地震時鐘最有印象,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成為觀光景點,記者走訪這個小鎮2天1夜,用鏡頭細細記錄了災民的淚水與歡笑。

◎2元1張照片 川震紀念品營生

旅行團:「儘量站攏一點,盡量站攏一點,好,過來到後面去,1、2、3,茄子,OK,好了。」

來自都市的遊客,一下子闖進這個被地震停格的世界,星期六上午,旅行團第一張集體合照,背景是漢旺的地震紀念鐘,上面的指針停在下午2點28分。遊覽車司機黃師傅:「地震一日遊吧。」記者:「地震一日遊?」黃師傅:「看地震遺址。」記者:「像你今天載多少人來?」黃師傅:「今天不多,今天就是20來個人。」

導遊楊小姐:「老革命啊,黨員那些,都想過來看一下,其實關心一下咱們災區什麼情況。」

地震一日遊,是意外開發出的災區經濟,一車車的遊客下車,走在被拉扯歪斜的房屋前,來了又走,有時也會帶回「地震紀念品」,地震前王老先生賣報紙雜貨,現在賣2元1張的照片,還可勉強維生,而另一頭的小販,生意顯然好多了。DVD小販:「這個,這個哦,這個10元,它是DVD碟子,好,我馬上拿給你。」

漢旺災民吳老闆:「這裡原來都是商業街,這個是銀漢商場,這裡面有賣家具的啊、服飾的啊,等等都有,都在這裡面。」

◎全亞洲最大輪機廠 震息人去留憶

過去的漢旺有一個亞洲最大的輪機廠「東汽」,大陸全國1/3發電廠的燃氣輪機,來自這個原本不知名的小鎮,現在這裡舉世皆知,卻只剩下一片寂靜,如果不是老黃狗的叫聲,我們很難發現還掛著餐廳大招牌的危樓裡,住著72歲的老大爺。漢旺災民何老先生:「看嘛,你看嘛,不怕呀,怕什麼嘛,餘震好多回了,我在這睡覺都沒怕。」記者:「真的啊?」何老先生:「 啊。」

老大爺熱情招呼,但一連幾聲「別怕」,只讓我們更加擔心,屋裡沒水沒電,只有殘破的牆和外露的鋼筋,門口用木板搭起的小屋,算是廚房。記者:「今天作什麼菜?」何老先生:「今天煮點肉嘛。」記者:「哦,煮點肉。」何老先生:「哦,擱了幾天了,沒吃。」

◎漢旺鐘樓 指針停在2:28PM震時

TVBS記者黃康棋:「漢旺鎮中心廣場的鐘樓,停留在2點28分山崩地裂的這一刻,而經過1年的時間,漢旺鎮最熱鬧的商業街,現在也只是一片危樓,還有一些殘破的招牌,在這邊,我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民眾。」

記者:「3個人也可以打啊?」漢旺鎮災民:「你把我們嚇得,我們不常打。」記者:「聊一下嘛,聊一下沒關係啦。」

◎誰說生意不能做! 板房「商店街」

打麻將是四川人的休閒活動,但看到鏡頭,3個女生一哄而散,不過吵雜聲,還是讓我們找到重生的漢旺,漢旺最熱鬧的算是這條「板房商店街」,危樓前的馬路兩旁,當地政府開放讓民眾做生意,每個店面3、4坪大,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有。

◎川震後第一個春天 小買賣紅火

四川盛產竹子,用竹片壓成的竹花板,成了板房商店的建材,對面擺著苦瓜、青椒和蕃茄的小吃店,賣的是四川家常菜,老闆娘爽朗的笑聲,很容易吸引顧客上門。

記者:「那現在怎麼會賣小吃?」小吃店老闆娘袁小姐:「我自己想到的啊,我們沒有工作、房子垮了。」記者:「那做多久了?」袁小姐:「做了有1個月。」記者:「1個月而已啊?」袁小姐:「嘿。」記者:「生意怎麼樣?」袁小姐:「還是可以,我弄點別的菜,你們在這邊吃哦。」記者:「幾個人睡這裡?」袁小姐:「2個人。」記者:「2個?」袁小姐:「你看看。」記者:「唉呀,這樣舒服嗎?」袁小姐:「還舒服,你看,這床腳都是水。」

賣醋、醬油、賣榨豆豉、榨辣椒、榨菜,傍晚,賣醬油的小販,出現在離商店街不遠的香山村。記者:「這是炒過的?」小販:「」那個沒炒,那個是豆豉,這個炒過的3元,沒炒的2元5。」

◎就地取材 竹板子壓出克難房

四川位置偏西,天黑的晚,7點多,家家戶戶才開始生火煮飯,臨時的家,生活當然不比過去。漢旺災民:「燒開水。」記者:「哦,燒開水。」記者:「幾天要燒1次開水?」漢旺災民:「每天都要燒一次。」記者:「每天燒一次,就喝的水、煮飯的那些?」漢旺災民:「嘿。」記者:「柴火也是?就撿一些柴?」漢旺災民:「柴火是我們原來地震時房子炸爛了撿來的。」記者:「那還不少嘛?」漢旺災民:「就這麼多,燒完就沒了。」

◎「還行」 一家蓋條被團結不怕苦

有水有電,就是沒瓦斯,走進屋子,我們看到和小吃店裡,同樣一條棉被,還有對現在生活,同樣的「還滿意」。記者:「這些被子怎麼來的?」漢旺災民:「這個被子是發的。」記者:「發的?哦,也是發的。」漢旺災民:「給我們發的被子,一個人一床大的一床,這被子大的一床好的很,都是這樣子的要刻苦的,不曉得我們哪年才能蓋哦,你曉得嗎,真是,不知道哪年才能住我們的房子,謝謝你們的好意,來關心我們。」

◎重建區笑中有淚 向前行滿希望

竹花板搭建的臨時村就位在鐵路旁,是災區標準的「留守村」,年輕男人出門打工,老人小孩和婦人留守在家,一片片鐵皮屋頂之間,升起的裊裊白煙,就像災民對新家的渴望,雖然很遠、很高,還是不斷往上爬。

#川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44

0.0388

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