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褒的南海上,一向自由航行慣了的美國軍艦,日前被中國軍艦有如馬路上逼車般地對待,急忙閃避。然而,這既是美中敵意逐漸升高的結果,也得留意這是不是雙方衝突擴大的開端。
特別是,美國海軍研擬11月派遣艦機通過台灣海峽及南海進行演習,透過「秀肌肉」警告中國;加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將發表演說,譴責中國在南海的魯莽、對台灣的威脅、在第三世界推動「債務外交」等行為,既讓北京繃緊神經,也讓週邊國家屏息以待。
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柯林斯(Michael Collins)7月間公開表示,中國正對美國發起「安靜的冷戰」,將運用包括經濟、軍事等所有資源,試圖取代美國成為國際強權。這番話,不禁讓人想起20世紀後半葉的美國與蘇聯爭霸,莫非要在21世紀由美國與中國重演?
對於「冷戰」一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中美如今已呈現對抗狀態,今後恐怕會長時間保持競爭與對立態勢,但應會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然而,兩國關係有可能會出現整體向下的起伏。
今年3月點燃的美中貿易戰,一直被認為是這波衝突的根源。事實上,美中貿易戰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執行「美國優先」政策的重要環節。但背後的根源,其實是美國政壇對中國逐漸升高且日趨一致的敵意。
另一名中國學者向中央社記者透露,因為「種種原因的刺激」,讓原本不少對中國持鴿派立場的美國政界人士,這2、3年來「態度有了變化」。而川普的上台,其實是推波助瀾而已;「即使是希拉里(希拉蕊.柯林頓)當選,結果也差不多」。
然而,中國自官方至學界乃至於民間,先前都只認為川普是個「好擺平的商人」,甚至只要吃幾頓牛排,就能擺平他的週邊人,卻忽視了川普幕僚群及美國戰略界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威脅」的傾向。
如今,這一傾向已上升到華府的政策高度,北京想扭轉,為時已晚。
既然是「戰略威脅」,貿易是一環,軍事等領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於是,美國經常用來對付俄羅斯、中東、北韓等國政要,以及中國一些「白手套企業」的制裁措施,不久前便以違反對俄羅斯制裁為由,首度應用在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部長李尚福身上。
在中國眼中,白手套企業被美國制裁,都能方便地推說是「個人行為」。但堂堂中央軍委一級單位及其首長被制裁,臉上極其無光;加上美國先前拒絕中國參加夏威夷「環太平洋軍演」,更讓北京感受到隔著太平洋襲來的陣陣殺氣及寒意。
更有甚者,除了直接面對中國的貿易戰外,美國更採取「貿易圍堵」策略。先是與歐盟達成「努力實現非汽車產品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補貼」的「三零協議」,斷絕中國聯歐制美的念頭;日前更與鄰國加拿大、墨西哥重簽自貿協議,對兩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商談自貿協議訂立警示條款,都是防堵中國之舉。
美國這些行動,如今都讓中國對美國的敵意持續累積。儘管中國當下對美國還大致保持著克制,但隨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自力更生」說,預示著中國已有與美國長期對抗的念頭。
再加上共軍面對美國軍艦日趨強硬的動作,以及面對美軍機艦一旦大舉通過台海、南海,還有彭斯有可能直踩中國痛腳的談話,北京會有什麼後續反應,可能會比中國軍艦在海上對美國軍艦逼車,更受矚目。(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