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走進卯澳漁村 瞥見世外桃源


發佈時間:2004/06/12 22:5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離福隆車站不遠,就在濱海公路邊,一座漁村完整保留傳統風貌,名字來自凱達格蘭話,叫卯澳。走進貢寮鄉的卯澳漁村,發現老人多,這不奇怪,但老人們幾乎都在工作。 有老人在堆石頭砌矮牆,作社區改造,連負責社區大大小小事務的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溪水,也已經77了,他說沒辦法,這裡沒有年輕人啊!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溪水:「看一些年輕人是不是會回來,我的希望是這樣,大家都說會啦!再幾年啦!我說你用嘴巴講啦!幾年兒子大一點啦!」

張溪水的孩子也五十幾了,說是考慮退休後再回卯澳漁村,畢竟這裡只能靠海過生活,年輕人少,所以46歲的游先生幾乎是目前卯澳最年輕的工作者。游先生:「老人希望比較多年輕人回來,希望,對,但要能夠生活啊!回來大家都想回來,要能生活才能回來,沒麵包怎麼回來。」

游先生過去也在台北上班,是因為喜歡自由喜歡大海,所以回老家採石花菜,以潛水找海膽抓龍蝦為生。游先生:「這是比較有得賺啦!但是得靠天吃飯,有時候天氣一不好,10天20天都在家裡呆坐著。」

他說這樣的工作除非興趣,否則也很難生活,所以幾乎很少例外,卯澳每個家庭都是孩子在外地工作,老人在家鄉多半也繼續打拼。游先生:「大家拼命做都是孩子在享受呢!買樓房給兒子住,還替兒子帶孫子,看欠他多少。」記者:「兒子在台北,你沒有教兒子捕魚喔!」吳先生:「沒有,那落伍了,沒什麼魚。」

吳先生本來就認為捕魚太辛苦,要孩子好好唸書到城裡工作,後來兒子在台北開貢丸工廠,吳先生引以為榮,幫兒子帶三個孫子,並期待兒子週末回家團圓。吳先生:「大部分都剩老人家,年輕的20、30歲的很少很少,但這裡的老人家看起來都很健康,臉都是黑的,到海邊鹹水浸一下就黑了。」

他們還是每天潛水找海膽,我們只不過在屋簷下躲雨,就吃到熱忱招待的海膽,這就是卯澳的漁村景象。不過卯澳老人家的熱心,不只如此,他們不甘心漁村真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也不甘心這裡永遠只能抓海膽和石花菜,老人家打算為年輕人,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卯澳漁村開始養雞養鴨,甚至開始接受訂單自宰自銷,這是社區發展協會這陣子嘗試的生意,要讓漁村不只是漁村。林勝義:「我們現在每年有6百隻雞在販賣,多少補貼一些協會裡的費用,將來這個地方可能會變成整個貢寮鄉的示範點。」

林勝義是協會顧問,也是貢寮人,雖然目前住基隆,但他提供點子,77歲的張溪水負責規劃執行,這幾年他們兩人的合作,已經將卯澳社區的名聲打響。卯澳社區發展協會:「我們有去那個社造啊!嘉義社造,那有獎牌,理事長跟總統跟總統合照,第一名叫我們第一名。」

走進第一名的卯澳生態園區,真的會被老人家做出的成績嚇一跳,他們將海邊一塊廢棄空地變為生態植物園,不只是種花種菜,還復育螢火蟲,甚至整理記錄,發現園區光是蜻蜓就有三十多種,多元就業的人來做啊!沒有多元就業時是社區做的算是義工?

一塊占地2公頃的沿海土地,成為卯澳漁村裡的老人們可以辛勤耕耘的良田。協會申請到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經費補助,每天8百塊,直接雇用村子裡老人家工作,週一到週五總看到社區老人忙著在園區幹活。卯澳社區居民:「加減啦!我不是專業的就是了,多少做一點,做工的人多少做一點。」記者:「這裡石頭多,你們會利用這裡的東西?」卯澳社區居民:「對!」

就地取材,還有幾個老人家去年用石頭一塊一塊疊出,具有早期卯澳特色的石頭屋做園區中心之用,甚至還嘗試風力發電。林秀玉:「這小雞是我們自己的自己的蛋孵的,這種風力發電的電源,要接一種燈泡跟普通燈泡不同。」

他們做的早已不只是一般老人家打發時間的休閒活動,負責解說的協會年輕義工林秀玉,對這些老人家們的工作成果感到驕傲,她說協會還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廚餘回收技術,轉化為有機肥料,只由3個人負責回收清洗,1個月可以完成1千多斤的有機成品,大家做得認真所以成果有目共睹。張溪水:「外面的人來看說,做公家的事這麼認真,外面的人來這樣講呢!我說怎麼可以這樣,這大家多用心多認真做啊!」

從廚餘回收到養雞養鴨,以及在海邊土壤中,認真打造出這塊豐富的生態園區,讓海邊漁村裡得以出現一片綠油油的有機稻田。張溪水告訴我們,卯澳老人這麼拼命的動機。張溪水:「做看看這裡的人,一些年輕人會不會回來,如果做生意可以的話,對不對,大家都愛在自己的故鄉,咱老人家把這個地方弄起來,看年輕人是不是願意回來,對啊!就是這樣,我就鼓勵我兒子回來啊!」

原來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回家,張溪水說照這樣發展,未來可以開民宿或咖啡廳,或是種稻養雞養鴨,社區已經開闢出一條新的路,為了讓年輕人回來卯澳,可以不必只靠海過生活。77歲的張溪水和卯澳的老人家們揮汗工作,原來是在設法為卯澳年輕人鋪一條回家的路。

張溪水喜歡看到年輕觀光客到這裡玩,也喜歡這個漁村更有活力,他和林勝義將社區漸漸變得不同。林勝義:「人把他活化,人活化以後,現在他們每個禮拜天,孩子孫子現在整個社區都滿滿,以前都不想回來,現在都帶很多朋友來這邊。」

自從社區改造推動起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週末回來玩,也有在外地的年輕人出錢贊助社區活動,他們知道這些老人家是如此為他們設想。吳先生:「總之村子要發展才有人會回來,村子要發展。」記者:「現在有逐漸發展嗎?」吳先生:「現在有啊!多少啦!」

卯澳村漸漸在發展,張溪水說其實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只是七十幾歲的體力不比當年,但是坐在辛苦耕耘過的園區裡抽煙,還是有些成就感。張溪水:「看到這自己會高興呢!對不對,做到這樣,算是可以交待了。」

卯澳漁村的老人家,努力耕耘,希望年輕人回家。

◤人氣精選文◢

👉揭密!最愛背的包款會洩漏真實個性?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漁村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90

0.0394

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