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兩個星期,這場戰爭究竟如何收場?
 
雖然俄軍在烏克蘭遭到頑強抵抗,但從美國和北約都表明不會出兵協助烏克蘭,加上普欽對澤倫斯基「納粹」的指控及「完全去軍事化」的要求,可見在全面掌控烏克蘭前,普欽絕不會停止軍事行動。要在既不損及烏克蘭主權、也不傷害普欽政權的情況下結束戰爭,可說難上加難。
各方專家針對戰局進行推演,不外以下幾種可能結局:一種是戰爭長期化,俄軍攻佔基輔,建立傀儡政權。澤倫斯基領導流亡政府,持續對俄羅斯游擊對抗,烏克蘭變成戰爭泥淖,像當年蘇聯佔領的阿富汗一樣。第二種是俄軍攻勢受挫,被迫退回烏東和烏南地區,雙方在國際斡旋下停火,回到戰前狀態。第三種是美國和北約正式宣告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國也不再堅持,並在領土議題上抱持開放態度,讓普欽有台階下,決定退兵。
然而上述可能的結局即使出現,不管是哪一種,整個世局都已不可能回到戰爭之前。因為這場戰爭不只改變烏克蘭的國運,也標誌著從1991年前蘇聯垮台後,長達31年的後冷戰時期已經結束。
 
主因是戰爭已把建構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安全框架,從1975年的美蘇《赫爾辛基協議》﹑1994年由美英俄和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共六國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到1997年的《北約—俄羅斯基本協定》,以及2014年烏東戰事爆發後簽訂的《明斯克協議》,通通變成廢紙,世界來到重新洗牌的階段。
首當其衝的是冷戰時期因「保證相互毀滅」(MAD)形成的核武禁忌,在普欽下令升高為「最高級核震懾」後,已經被打破。接著俄國侵烏不僅控制了停止運轉的車諾比核電廠,還攻下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雖然沒有幅射外洩疑慮,但這是首次在擁有大型核電設施國家發生軍事衝突,足令全世界捏把冷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怒指俄國根本是訴諸「核恐怖」,如果爆炸,什麼都完了,歐洲也會跟著完蛋,這是全球性的災難。
就在俄軍進入烏東後不久,普欽的堅定盟友白俄羅斯舉行公投,通過放棄無核地位,同意讓俄羅斯永久駐軍,形同讓俄羅斯可在該國部署核子武器。這當然是普欽部署「核武恐嚇」的一部份,未必真會付諸實現;但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了,後續結果無人能料。
其次,冷戰期間壁壘分明,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只跟其中一個陣營往來,可稱為半球化的結構;冷戰結束後才真正迎來全球化,各國爭相把經貿向外拓展。但這次俄羅斯被國際社會施以「核彈級」的SWIFT制裁,西方和俄國脫鈎,資本市場開始出現逆全球化。莫斯科交易所至仍未恢復交易,西方企業紛紛停止對俄羅斯出口貨物和採購,形同全面撤資。俄羅斯也進行反制裁,如果情勢未見改變,最後很可能重回蘇聯時期的經濟閉鎖狀態。
於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建立新的鐵幕,近日除了以俄製網絡長城禁Facebook、限Twitter、阻上網,並以最高可判處15年監禁的「假新聞法」,恐嚇傳媒和市民噤聲。俄國當局還從本周二起,暫停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開始實行「鎖國政策」。
以上種種都讓人聯想到鐵幕重現。這個世界經歷了多年全球化,現在彷彿重回壁壘分明的年代。但取代後冷戰的新冷戰,情況卻可能比冷戰時還糟糕。美國天主教大學的冷戰歷史教授Michael Kimmage說,冷戰時代在歐洲至少界線分明,清楚知道有哪些中立國作為緩衝,但現在不知道新冷戰的邊界劃在哪裏。他形容,東西歐之間將出現「不穩漩渦」(vortex of instability),俄國與西方爭奪由誰控制這些地區,使得局勢極不穩定。
俄烏衝突升高,也迫使許多國家重新自我定位,最明顯變化的是德國和日本。在二次戰後,德國因為是戰敗國,一直小心處理德俄關係和軍事介入,但這次德國不但提供烏克蘭防空飛彈,總理蕭茲還宣布要追加千億歐元國防預算,加速軍隊現代化。一個重整軍備的德國,對世界是好是壞,恐怕很難說。
 
還有日本,和德國一樣同屬二戰的戰敗國,且是世上唯一曾受核彈攻擊的國家,原本擁核是高度敏感話題,前首相安倍卻在普欽發表「最高級核震懾」談話後,公開主張日本應該和美國「核共享」,討論在日本部署美國核武,共同運用的可能性。雖然首相岸田文雄馬上強調日本「非核三原則」不變的立場,但以安倍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此事後續如何仍引起關注。
本週一岸田文雄出席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回答在野黨議員質詢時稱,與俄羅斯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與過往安倍執政時稱北方四島為「擁有主權的領土」不同。日本媒體認為,此舉反映日本政府因俄烏戰爭而調整對俄外交政策。
德日兩國的戰略大轉彎,正說明了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正從各個方面改變著世界歷史。無論是否像著名維權投資者阿克曼(Bill Ackman)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至少二戰後70年的國際局勢確定丕變。後冷戰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冷戰,而新冷戰只會比舊冷戰更不穩定,更加動盪。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兩個星期,這場戰爭究竟如何收場?
雖然俄軍在烏克蘭遭到頑強抵抗,但從美國和北約都表明不會出兵協助烏克蘭,加上普欽對澤倫斯基「納粹」的指控及「完全去軍事化」的要求,可見在全面掌控烏克蘭前,普欽絕不會停止軍事行動。要在既不損及烏克蘭主權、也不傷害普欽政權的情況下結束戰爭,可說難上加難。
各方專家針對戰局進行推演,不外以下幾種可能結局:一種是戰爭長期化,俄軍攻佔基輔,建立傀儡政權。澤倫斯基領導流亡政府,持續對俄羅斯游擊對抗,烏克蘭變成戰爭泥淖,像當年蘇聯佔領的阿富汗一樣。第二種是俄軍攻勢受挫,被迫退回烏東和烏南地區,雙方在國際斡旋下停火,回到戰前狀態。第三種是美國和北約正式宣告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國也不再堅持,並在領土議題上抱持開放態度,讓普欽有台階下,決定退兵。
然而上述可能的結局即使出現,不管是哪一種,整個世局都已不可能回到戰爭之前。因為這場戰爭不只改變烏克蘭的國運,也標誌著從1991年前蘇聯垮台後,長達31年的後冷戰時期已經結束。
首當其衝的是冷戰時期因「保證相互毀滅」(MAD)形成的核武禁忌,在普欽下令升高為「最高級核震懾」後,已經被打破。接著俄國侵烏不僅控制了停止運轉的車諾比核電廠,還攻下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雖然沒有幅射外洩疑慮,但這是首次在擁有大型核電設施國家發生軍事衝突,足令全世界捏把冷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怒指俄國根本是訴諸「核恐怖」,如果爆炸,什麼都完了,歐洲也會跟著完蛋,這是全球性的災難。
就在俄軍進入烏東後不久,普欽的堅定盟友白俄羅斯舉行公投,通過放棄無核地位,同意讓俄羅斯永久駐軍,形同讓俄羅斯可在該國部署核子武器。這當然是普欽部署「核武恐嚇」的一部份,未必真會付諸實現;但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了,後續結果無人能料。
其次,冷戰期間壁壘分明,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只跟其中一個陣營往來,可稱為半球化的結構;冷戰結束後才真正迎來全球化,各國爭相把經貿向外拓展。但這次俄羅斯被國際社會施以「核彈級」的SWIFT制裁,西方和俄國脫鈎,資本市場開始出現逆全球化。莫斯科交易所至仍未恢復交易,西方企業紛紛停止對俄羅斯出口貨物和採購,形同全面撤資。俄羅斯也進行反制裁,如果情勢未見改變,最後很可能重回蘇聯時期的經濟閉鎖狀態。
於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建立新的鐵幕,近日除了以俄製網絡長城禁Facebook、限Twitter、阻上網,並以最高可判處15年監禁的「假新聞法」,恐嚇傳媒和市民噤聲。俄國當局還從本周二起,暫停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開始實行「鎖國政策」。
俄烏衝突升高,也迫使許多國家重新自我定位,最明顯變化的是德國和日本。在二次戰後,德國因為是戰敗國,一直小心處理德俄關係和軍事介入,但這次德國不但提供烏克蘭防空飛彈,總理蕭茲還宣布要追加千億歐元國防預算,加速軍隊現代化。一個重整軍備的德國,對世界是好是壞,恐怕很難說。
還有日本,和德國一樣同屬二戰的戰敗國,且是世上唯一曾受核彈攻擊的國家,原本擁核是高度敏感話題,前首相安倍卻在普欽發表「最高級核震懾」談話後,公開主張日本應該和美國「核共享」,討論在日本部署美國核武,共同運用的可能性。雖然首相岸田文雄馬上強調日本「非核三原則」不變的立場,但以安倍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此事後續如何仍引起關注。
本週一岸田文雄出席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回答在野黨議員質詢時稱,與俄羅斯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與過往安倍執政時稱北方四島為「擁有主權的領土」不同。日本媒體認為,此舉反映日本政府因俄烏戰爭而調整對俄外交政策。
德日兩國的戰略大轉彎,正說明了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正從各個方面改變著世界歷史。無論是否像著名維權投資者阿克曼(Bill Ackman)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至少二戰後70年的國際局勢確定丕變。後冷戰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冷戰,而新冷戰只會比舊冷戰更不穩定,更加動盪。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