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FOCUS/雲端資料機房找地方 微軟鑽海底


發佈時間:2016/02/04 21:2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高度數位化的時代雲端資料庫撐起了世界的連結,科技龍頭不斷的擴張資料庫的建置,而其中最耗費成本的就是冷卻空調的電費,微軟有了創新的想法要把資料中心從陸地遷到海底,一來可利用海水天然冷卻,同時使用風力和潮汐發電達到零排放的目標,另外資料庫遷海底還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考量,那就是全世界人口有一半都住在距離海岸不遠的地方,資料庫設在海底就能縮短與客戶端的距離,加快資料傳輸的速度。

滑手機看網路影片已是全球運動,雲端資料庫撐起了數位世界,不過儘管雲端兩字聽起來很浪漫又虛無飄渺,但實際上就是由一個個發燙的資料庫機房所組成,微軟現在有了突破性新的思維,要把資料庫從陸上遷到海底,要讓他們的資料中心遍布天涯海角。

微軟研發人員克里姆:「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都住在靠近海邊200公里的地方,把資料中心放在海底是很合理的,拉傳輸線到客戶端這是最短的距離。」

陸地上的資料庫成本很高,除了大興土木建廠房費用,最重要的就是空調冷卻系統,電費帳單是雲端業者龐大的支出,因此免費利用海底低溫天然冷卻,不但省荷包又能減少運作時所產生的碳排放,只不過電器用品最怕的就是碰到水,要把電腦資料庫放在水裡面可得花一番功夫做研究。

機械工程師彼德森:「這些伺服器就是一般所見的,但是我們必須改裝讓它適合環境,因為是要放在海底。」

微軟不久前已經完成了海底資料庫的模型,放入了海底10公尺的地方觀察實驗,目前資料庫已經在海底待了5個月的時間,研究團隊要隨時監測確保資料庫沒有進水。

海底資料庫解說影片:「研究人員會記錄資料庫的壓力、濕度、移動狀況和其他種種的變化,實驗已經超過105天,從2015年的8月到11月。」

微軟未來的目標是要建造比模型還要大上三倍的資料庫,而且全部使用風力或是潮汐發電,達到絕對零排放的目標。

微軟研發部副總李彼德:「除此之外資料庫是完全可以回收的,就連金屬的外殼也可以不斷再利用。」

海底資料庫的模型微軟花了將近2年多的時間才建造完成,等到這項技術純熟後,只要90天就能生產一個資料庫隨時往海底一放就能提供客戶的使用,而且因為距離縮短了資料傳輸的速度也會加快。

微軟研發部副總李彼德:「資料庫移入海底後我們可以大量製造,在工廠裡生產用環保的方式,速度很快90天不到就能完成,無論何時何地立刻就能提供服務。」

資料庫在海底運作5年後就會撈起重新更換,研究團隊計畫最長的使用年限是20年,儘管微軟強調海底資料庫不會影響生態,但是在海洋中放置大量的人工設備所產生的溫度和空間上的阻礙,對於海洋的影響恐怕還要再多多觀察才能下定論。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雲端#機房#微軟#海底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67

0.0443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