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表示,拚經濟是政府優先的施政目標,其中,為了優化投資台灣的環境,行政院積極解決電力、水、人力等五缺問題,但他說,最缺的其實是「對台灣的信心」。
賴清德上午接受電視節目專訪,內容今晚播出。賴清德表示,總統蔡英文上任2年以來,立法院與行政院充分合作,立法院通過了515個法案,另外行政院也核定了507個重大計畫,其中有79項計畫的規模超過新台幣100億元。
另外,賴清德也說,台中精機、和大工業等企業也展現企業發展能量,不僅投資台灣,產業也升級。目前台灣的經濟已逐漸走出過去幾十年來困境。
對於主持人廖筱君問到政府民調下滑的狀況,賴清德表示,行政院把它當作對行政單位持續不斷的鞭策,「要求我們更加的努力」,政府也會檢討是否政府做的沒有充分讓國人知道,或是對於國人所要求的,政府尚未符合國人的滿意度。
賴清德說,為了拚經濟,政府提出的新經濟三大策略,包括前瞻基礎建設、五加二產業創新等。這方面的成果包括台中精機、和大工業代表的機械產業產值去年首度突破新台幣1兆元,達到1.1兆元。
另外,他也親自主持投資台灣專案會議,並推動加薪、減稅等重大措施,盼藉此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以增加消費意願。
他說,行政院推出的重大政策還包括鬆綁法令,讓企業資金、土地取得、稅制有更好的待遇。
有關解決台灣投資環境,賴清德說,行政院推出政策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等五缺問題。
有關電力的部分,他特別提到最近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提到台灣缺電問題會比美中貿易戰的影響還大。賴清德說,台灣最近的電力備轉容量都維持在6%跟7%之間,待一些電廠陸續並聯後,備轉可達到10%,備用可達到15%,符合企業需求。
同時,他說,新經濟移民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僱用專法等也有助中階人力來台以及白領階級來台。
賴清德表示,其實台灣不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最缺的是「對台灣的信心」。
他指出,以台灣的客觀條件來看,若跟中國相比,台灣並不輸中國。台灣享有自由、人權,台灣人民親切、守法,台灣有很多美食,治安好、交通便利等,外國人很喜歡來台灣。
賴清德說,很多人都說台灣的人均GDP大概3萬多美元而已,跟日本、韓國、新加坡比都不足;如用可支配所得來計價,台灣的人均GDP是5萬多美元。
他呼籲,企業界可以放心投資台灣,「我們對台灣要有信心」。若企業加碼投資,台灣各方面的發展一定會愈來愈好。(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