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過去10年旅客量不停成長,2017年將近4500萬人次,不過桃機一、二航廈容量只有3200萬人次已經超載一千多萬人次,必須靠第三航廈紓解。第三航廈總計396億,並開放五家聯合承攬,7月19日流標,將會在7月30日再度開標,預計第三航廈落成的時間也從2020年延後到2022年。
記者呂蓓君:「我們現在來到桃園機場的第一航廈,可以看到即使是非假日,仍然有很多民眾要出國玩,其實第一航廈跟第二航廈的人次不斷的成長,從2016年開始就突破了4000萬人次,更是在去年逼近4500萬人次,其實一二航站整個載(旅)運量,大約是3200萬人次,因此需要興建第三航廈來紓解人流。」
現在適逢暑假旅遊旺季,尖峰時刻機場大廳總是擠滿人潮,光是排隊報到就大排長龍,不過第三航廈的進度落後,遲遲無法動工。
砂石車不斷進出,預定地上面正在做的是地基工程,另一邊則是滑行道,然而主體第三航廈總計396億元,開放五家聯合承攬,卻在七月中旬第一次流標。
開南大學空運系副教授盧衍良:「第一次因為有家數的限制,所以對各家業者來講的話,大家都希望爭取對自己有利的空間,所以第一次的流標目前去看說,它會不會影響後面太多都還言之過早。」
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你聯合承攬他同時一開始,整合好幾間的公司,然後大家去理解清某些工項,最後還要回頭去思考整個工程的複雜度,工期的要求,整個預算資金的合理性。」
比較一下世界各國機場興建的時間,像是關西機場是第一座全填海建造機場,第一期費時7年,香港赤鱲角機場1992年動工,歷時6年啟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1975年6月開始填海工程,花了6年正式啟用,仁川機場則是用了8年半,而桃機第三航廈最快將在2022年完工還要等4年,面對逐年成長的的人流,T3的興建勢必得加速進行。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在早上時間或者是一些旺季的時候,在出境大廳其實人流些非常多的,再過來的話就是,我們的安檢跟通關的時間也非常的長,這都是因為當時第一航站跟第二航站,在設計的時候量體不夠大。」
而桃園機場的地理位置優越,非常適合當作轉運的樞紐,但是台灣轉機的旅客比例相當低,大約只有5%上下,桃園機場的轉運量2013、2014年成長到40萬人次,2015年下滑到37萬人次,2016年則是43萬人次,跟樟宜機場或是赤鱲角機場,動輒2/3的比例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開南大學空運系副教授盧衍良:「如果我們希望桃園機場,他的角色可以在轉運旅客的部分,再有相當程度的一個成長,建構一個第三航廈等於是增加我們,可以疏運旅客的規模的人次。」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台灣的地理優勢仍然有兩個航線,兩個區域的航線是可以經營的,一個是東南亞經過台灣轉接北美,另外一個是歐洲經台灣轉接紐澳。」
要讓台灣成為國際轉運樞紐,T3的建興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學者也建議必須朝向縮短工期,避免機場週邊長期處於施工狀態,才能讓降低民眾進出國門的不便,度過施工黑暗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