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紅葉少棒從山腳下的原住民學校走向國際舞台,讓台灣在棒球場上揚眉吐氣,難以想像的是,這個勵志故事背後,卻和台灣歷經數十年的白色恐怖產生連結。
民國57年4月間,台北市西門町一家冰果室內,等待看電影的38歲男子,忽然決定省下看電影的錢,捐給後山一支山地學校的棒球隊;這個念頭,打開台灣棒球之路。
他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王子雜誌半月刊創辦人蔡焜霖。
蔡焜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回憶一群政治犯和紅葉少棒鮮為人知的往事。他說,民國57年3月間的一個假日,他到台北市西門町看電影,上映前,他到冰果室翻報紙,無意間看到「紅葉少棒獲冠軍,但沒錢到台北比賽」的新聞。
「他們怎辦到的」,蔡焜霖說,這則新聞讓他心裡很難過,「不到100人的山地學校,能打到台東冠軍,一定是很努力」、「只因為沒有錢,連到台北參加全國比賽機會都沒有」、「這樣不公平」。
當年38歲的蔡焜霖心情激動,連電影都不看了,趕回辦公室,發動募款,幫助後山這群小朋友圓夢。
蔡焜霖說,當時辦公室員工大部分都是政治受難者,大家對棒球很陌生,也很迷惑,因此辦公室有人反對,有同仁建議他先寫信給校長,再看看。
他不知道紅葉國小在哪?校長是誰?因此在信上寫著「台東縣紅葉國小校長收」,信中表明有意願幫學生,但「可能沒辦法讓學生吃很好,或是住很好」。未料,一個禮拜後收到學校的回信,他印象很深,當時的紅葉國小校長是胡學禮。
校長在信中說,「山地小孩很能吃苦耐勞」、「不用吃三餐,吃二餐就可以」、「不用睡飯店,睡在報社地板就好了」、「我們一定打冠軍」。
蔡焜霖說,雜誌社的同仁看到校長的信很感動,原不願意捐款的人都說要幫忙。當年5月間,他和弟弟就開著雜誌社20人小巴士,從台北到台東接小朋友。
當時雜誌社攝影記者,跟著一起到台東,拍下小球員「以木為棒,以石當球」,以及手包白布當手套、利用輪胎練打擊的訓練過程拍下來。回台北後,他覺得小孩苦練的精神要讓更多人知道,於是帶著校長、球員拜訪聯合報,王姓體育記者很感動,寫下第一篇「紅葉故事」。
當時少棒很少人注意,大家看到報導後,趕到球場看比賽,幫紅葉小將加油。紅葉小將不負眾望,「越打越勇」,看到穿破球衣,打赤腳的球員打出安打、全壘打,觀眾席就將糖果、水果、還有鈔票包起來,丟到球場加油,有人則敲鑼打鼓聲援。
比賽造成轟動,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的前身「徵信新聞社」,都用第3版的社會新聞版面報導。最後紅葉少棒和嘉義垂楊隊、台南的立人隊,進入準全賽,冠亞軍賽時,紅葉小將在綿綿細雨中擊出全壘打,演出逆轉勝,獲得「第20屆全國學童棒球賽冠軍」。
「紅葉傳奇」造成轟動,各地紛紛要求紅葉少棒從台北回台東途中,沿路比賽。於是57年6、7月間「邊打邊回家」,走遍全國友誼賽,榮獲「所向無敵」美譽。
回到紅葉部落,布農族人感謝「王子雜誌」,舉辦「王子之夜」,將一路陪同的政治犯高舉歡呼、感謝。
蔡焜霖說,不久後,他接到棒委會主委電話,希望台灣少棒能參加國際比賽,但又擔心實力不夠,要先邀請民國56年的世界少棒冠軍日本關東隊到台灣和紅葉少棒友誼賽,「如果不輸太多,就表示有那個水準了」。
為了讓紅葉少棒有新的球衣、球具和集訓經費,王子半月刊發起讀者一人一元幫球隊。因關東隊無法到台灣,由關西聯隊到台灣參賽。
結果紅葉小將,以7A比0擊敗關西聯隊,轟動體壇。
「王子雜誌」讓「紅葉精神」走出山區,用球棒把台灣推上國際舞台,很多人都想不到幕後功臣竟是曾經坐過多年苦牢的政治受難者。(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