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上任滿一年,台美關係上仍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親美基調,但對中態度更加強硬,拋出「賴17條」等國安政策鞏固核心施政,內政則積極打擊共諜、打詐、打貪,但同時也面臨立法院朝小野大困境,重大人事案屢遭卡關。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認為,這將會促使賴未來施政更靠近「總統保留領域權」領域,特別是在兩岸、國防、外交多所著墨;內政面上,以現今立院情況,部分爭議法案僵持不下,賴清德必須向在野黨做出妥協。

台美關係延續小英路線 兩岸「互不隸屬」更強硬
在外交方面,賴清德在去年11月30日首次出訪馬紹爾群島等太平洋友邦,期間循前總統蔡英文的出訪慣例過境美國,只不過與蔡英文不同在於,賴清德僅過境夏威夷及關島,並不像蔡英文直接過境美國本土;在對美軍購方面,美國去年9月批准對台軍售價值5.67億美元、美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去年11月也宣布兩筆總額約3.8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顯示出對台軍事支持的深化。
川普4月祭出關稅重拳 賴清德五大策略急應對
清明連假期間,美國川普政府宣佈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台灣遭祭32%關稅。賴清德也趕在連假期間兩度與產業會商,並提出五大策略,第一個策略是要啟動談判,比照USMCA模式,從零開始談判;第二個策略是要加強產業的支持;第三個策略是設定中長期的經濟發展的策略;第四個策略是台灣加一、台灣加美國;第五個策略是產業傾聽之旅。而台灣也順利在4月11日與美順利進行首輪談判。

禁武統言論遣送陸配 「賴17條」嚴防共諜卻查到自家人
賴清德於今年3月13日提出「五大國安威脅」,包括中國對我主權威脅、因應中國對我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中國混淆台人國家認同、中國藉兩岸交流對我社會統戰、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及台青等。並提出包含恢復「軍審制度」在內的「賴17條」,要求完善國安法制,以防中國滲透。
賴清德對中國大陸態度強硬,同時對內也表現政府強硬執法。如陸配亞亞、小微、恩綺等,3人皆因在中國版抖音平台發表涉及兩岸統一的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強制離境;另內政部也要求有陸籍身分者繳附喪失原籍證明。

然而,賴政府對外極力打擊共諜,司法檢調單位卻查出軍人涉共諜案,甚至多起共諜案出自國安單位、立院和民進黨立委辦公室。賴清德曾對此表示,這種忘卻民進黨價值精神、為私利出賣國人的行為應受到黨紀嚴懲,以及法律最嚴厲的制裁。
組氣候、防衛韌性、健康三大委員會 推軍公教加薪、租金補貼
賴政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3大委員會,搭起民間、政府凝聚政策的平台;賴清德上任後拚青年有感施政,推動高中職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補助、青年心理健康方案,以及房屋租金補貼。打詐方面,行政院推動「打詐四法」,顯示打詐決心。

軍公教加薪上,賴清德政府核定軍公教人員調薪3%,影響約73萬名軍公教人員;而賴清德也於今年宣布國軍加給,讓作戰部隊的基層官士兵每月加給最高可增加1萬2000元。
立法院掀法案、總預算之亂 賴政府成史上覆議最多次
本屆國會朝小野大,國內政情紊亂對立。白營靠攏國民黨合作推動各項修法,如國會職權修法與《公職人員選舉及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反年改的《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等,行政院針對7法提出覆議皆失利。

總預算遭藍白大幅刪減,最終刪減金額達新台幣2,075億元,占原編列歲出總額約6.6%,創下歷史新高;凍結約新台幣1607億元,涵蓋1584項預算項目,不過原本的歲出總額為3兆1324億元,經刪減後降至約2兆9248億元,仍為史上最高預算數。此後,各部會紛紛叫苦,如政院請不起手語老師,中部辦公室水電遭斷,監察院廁所沒衛生紙等,執政黨批藍白癱瘓政府,成為大罷免最後一根稻草。
首提大法官人事遭滑鐵盧 NCC名單也卡關
大法官人事案難產,賴清德去年8月30日提名7位大法官人選,包括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以及何賴傑、陳運財、王碧芳、廖福特和劉靜怡等大法官被提名人。然而在立院投票中,國民黨團全數反對,民眾黨團僅支持劉靜怡,民進黨團則全體反對劉靜怡,最終7名被提名人全數未通過審查。

賴清德今年3月21日再次提名7位新任大法官,包括司法院院長蔡秋明、副院長蘇素娥,以及大法官提名人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和詹鎮榮。目前立法院已將此案交由全院委員會審查,但尚未排定審查日程。
至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人事案也依舊卡關,原NCC主委陳耀祥、副主委翁柏宗、委員王維菁和林麗雲4人任期至去年7月31日,行政院去年4月底依法提名翁柏宗為委員兼主委、陳炳宏為委員兼副主委,以及新任委員羅慧雯及詹懿廉共4人名單函送立法院審查,但尚未通過。
朝小野大施政卡卡 學者:總統對在野應有所妥協
對於賴清德施政周年,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接受《TVBS新聞網》訪問表示,賴清德首年任期內最大的挑戰是失去國會最大黨,但賴清德卻也掌握能發揮的地方,如推出國安17條反統戰措施,讓執政黨民調、好感度方面都大幅增加,獲得選民支持。這會促使賴未來施政更靠近「總統保留領域權」領域,特別是在兩岸、國防、外交上面,賴清德會著墨更多。
張峻豪認為,由於正在大罷免時期,民進黨當然會聚焦在「抗中保台」上,正好又跟總統在保留領域上權力的行使,會很自然的合流,因此下半年,也就是在罷免投票8、9月前,可能都會是這樣的主軸,再加上中國對台的意圖及反獨力道加強,賴清德在國安方面的著力也會比較深。

至於內政上賴執政則出現困境,張峻豪說,以現今立院的情況,有些法案還是難以調整,賴清德向在野黨做一些妥協,但是大罷免以及補選等結果也會影響後續的施政方向,因此現在執政黨強調藍白讓國家很多時間無法運轉,成為重要策略。
張峻豪認為,賴清德過去擔任過行政院長,了解政策需要專業推動與授權,因此賴清德上台後任命專業官僚,特別是在經濟、產業部分,賴清德應會去做很大程度的授權,讓專業官僚多進行相關政策的制定、推動立法等。所以賴清德接下來還是會選擇讓專業的技術官僚來做更多的擘劃。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2/兩岸回不去了 學者:現在的習近平侵略性更強、更沒耐心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3/台積電赴美、關稅衝擊 台鏈科技大廠恐「肉粽式出走」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4/關稅、台幣暴衝何解 學者:給川普的「投名狀」條件是關鍵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5/台海驚滔駭浪!共軍機艦頻圍台 兩軍「擦槍走火」危機增
更多新聞:賴執政周年6/內閣狀況多!卓榮泰淪「覆議長」 2部長狂失言遭轟應下台
◤旅遊優惠搶先看◢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