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台灣半導體業為何不會被「去風險化」?

作者 韋安
發佈時間:2024/06/18 10:5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5 16:20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

台灣百姓可能是全世界最勇敢、最有韌性的人群。
 

前(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解放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在環台6個區域進行「鎖台」實彈軍演。今年520後,北京又海空聯合,共機頻越中線,共艦繞台示威。但台灣民生經濟、社會作息一如往常,幾乎沒受明顯影響。

中共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三不五時就對台軍演,武力恫嚇、威懾的力度節節升級,而台灣人已養成抗壓韌性和處驚不變的定力。

2021年4月,《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給台灣貼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稱號。而後,地緣政治高風險,台海戰爭高可能性便成為國際政治長期焦點議題,也是全球輿論關注報導熱門題材,西方智庫追蹤研究基本課題。
 

面對這些地緣政治和台海戰爭高風險論,層出不窮的北京侵台時間表,各種犯台軍事策略和政治陰謀的假設和真假消息,民進黨政府都能靈活應對,有效反制。透過官方、媒體、民代發聲宣導,使人民心無懼怕,相信「台灣安全,不會有事」。

不過長期下來,國際社會對台海穩定、台灣安全,便無法安心放心。最近,又是一堆「壞消息」。

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近日來台訪問時指出,習近平上任12年來,從未中斷大清洗解放軍的行動,以維持黨對政治權力的壟斷,表明習實際上正在為戰爭做準備。

精準預測俄烏戰爭,美知名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5月底接受專訪,危言示警,共軍可能不到1小時就完成侵台行動,讓美國完全來不及反應。所以,美國要明確警告中國,發動戰爭將會付出巨大無比的代價。

5月中,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軍事戰略研究「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公布一份百頁報告,從中國當局的行為模式進行兵棋推演。

報告中指出,從2024年5月總統賴清德就任起,至2028再次大選,未來4年,中國當局可能分成4階段,實施「不靠作戰統治台灣」戰略,用社會「破壞與動盪」、「破壞美台關係」、「提升軍事威脅」、「建立實質控制」,等組合配套手段,不必戰爭就全面佔領控制台灣。

這些都是未來的未知數,可能是好意的提醒,也可能危言聳聽,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受到實質的衝擊。
 

美國從政府官員到民間都很擔心台灣的安全,2022年6月,前Google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投書《華爾街日報》,認為「在先進半導體方面完全依賴台灣,危及美國國安」。

史密特擔心,台積電生產全球92%先進半導體,而這正是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導彈必須零件。如果台灣晶片生產停擺,或者落入中國手中,美國科技業將會遭遇重創。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更常年鼓吹台積電在地緣政治風險上的弱點。台灣的地理位置很危險,關鍵供應鏈重要角色相對脆弱。英特爾也生產半導體,是台積電的競爭者。美國商務部長雷夢多(Gina Raimondo)則天天說,「晶片過度依賴台灣,是美國的國安危機」。

這種台灣身處地緣政治高風險,晶片生產應該「去風險」論調,早就產生現實作用。

在美國政府邀請下,2020年台積電先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興建2座晶圓廠,今年4月又宣佈投資興建第3座晶圓廠,總投資金額650億美元。
 

而誘因並非可以從2022年8月美國訂定的《晶片法案》中獲得幾十億美元的投資補助獎勵,真正的原因是,台灣和台積電無法拒絕美方對晶片產業鏈「去風險化」國安政策的指導。

好消息是,除了這起對美方長期護台保台,有政治道義責任與回報性質的投資外,台灣半導體公司高階製程晶圓代工產能,未來不大可能再有外移它國的投資。因為台灣半導體外移都會因嚴重「水土不服」,而失去競爭力。

只有台灣,有科學園區產業聚落模式、充足的科技工程師人材,以及社會工作文化、上下游產業配套等,多重綜合優勢。才能為半導體產業提供足夠的「養分」,維繫台灣在高科技產業鏈的關鍵角色。

在晶圓代工的1千多個工藝流程中,台灣半導體公司有幾百項創新和技術領先,製程中需要十數種特殊氣體,因為科學園區的規模效應,供應商可以裝設管線,直接供氣連通到生產機器設備。而在其它國家,則要靠車輛一趟趟運輸。

而且,固定的投資成本攤提下,在台灣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連貫地運轉生產,從而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良率、資本回報率、再投資速率,維持超越它國一大截的產業環境優勢。

更重要的,資本、設備、技術可以流動、搬遷、轉移,但「文化」不能。1980年,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創辦於有著客家勤儉刻苦民風的新竹科學園區。

這家由工研院電子所科技人籌備創立並管理營運的公司,因人因地制宜發展出一套套產業管理規則和先例,包括分紅配股制度、勞資共好的企業參與、由下而上的技術和製程改良等。這些,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奠定了產業風氣和文化,也為今天台灣能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成為關鍵不可或缺的角色打下原始基礎。

《遠見》雜誌2006年7月的一篇文章寫道,張忠謀1985年接受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的邀請出任工研院院長後,很快為當時台灣半導體產業做出診斷,台灣在IC設計和技術開發兩個領域都不甚在行,製造優勢卻相當突出,從作業員、領班、研發人員,到工程師都有相當高的水準。

在一週之內,張忠謀做出建議和決定,台灣成立一家無前例的專業晶圓代工公司,新公司本身不設計IC產品,只為客戶製造,於是誕生了台積電。

台積電避開台灣在IC設計方面的弱點,充分發揮製造能力的優勢,不與世界IC設計大廠,和國內IC公司競爭,接單所有IC公司設計研發的晶圓產品,在台積電製造。後來帶動起全球,成立上千家無晶圓廠,IC設計及品牌公司風潮。

今年,全球IC產業巨頭輝達創辦人黃仁勳、AMD CEO蘇姿丰、Intel  CEO季辛格等,齊聚台北COMPUTEX國際電腦展,一起掀起AI科技時代新浪潮,其實也在背書,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地緣政治高風險中「被去風險化」。

不過,並非每個產業都像半導體產業,有特殊原因可以根留台灣,只有用智慧和魄力,讓全世界都相信台灣真的「不會有事」,來抵消修正國際社會天天收到台灣兵兇戰危的「壞消息」。

只有「台灣安全,世界安心」,才能讓其它產業本土資本和外資留在台灣、投資台灣,並和IC產業一起,繼續壯大台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政治評論

#中共軍演#中共對台軍演#台海戰爭#地緣政治#習近平#美台關係#半導體#台積電#台灣晶片#晶圓代工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71

0.0819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