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擎天崗水牛群去年底頻傳死亡,監察院今天指出,內政及族群委員會已通過監察委員趙永清、王麗珍及賴鼎銘的調查報告,陽管處施設圍籬後又拆除的決策過程草率、虛耗公帑,有疏失,因此提案糾正。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陸續有野化水牛死亡,台北市動保處1月曾調查並開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趙永清、王麗珍及賴鼎銘今天召開「陽明山擎天崗109年冬季水牛大量死亡事件」案調查結果記者會。
趙永清說,陽明山地區在日治時期提供農家寄養耕牛,光復後,政府設置陽明山牧場,由農會經營並繼續辦理寄養水牛,因山區天氣嚴寒,冬季會要求農戶將水牛帶下山避冬。民國105年底,陽明山牧場結束營運,外溢或無人領回的牛隻,在當地繁衍成無主野化水牛群。
趙永清指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野化水牛,每年平均死亡數為1頭至5頭。因水牛造成農損,陽管處108年3月開始施作刺鐵絲圍籬,將牛群封閉在42公頃範圍內。109年冬天發生水牛大量死亡事件,截至今年2月,擎天崗地區死亡31頭、頂山-石梯嶺地區死亡14頭、磺嘴山地區死亡5頭,合計死亡50頭水牛,是往年最高值的10倍。
監委指出,陽管處雖稱依照早期農會設置的圍籬修復,但當時農會有專人管理牛隻,並非圈養後不管。陽管處忽略水牛在冬季會遷徙避寒,花費新台幣297萬元施設圍籬,水牛大量死亡後,為使牛隻度過寒流,又花費27萬4000元拆除東、南側圍籬,設置與拆除的經費合計230萬9000元,施設圍籬決策過程輕率、虛耗公帑,有疏失,因此提案糾正。
王麗珍說,國家公園管理處是要保護自然風景、保存生物多樣性等,國家公園蓋刺絲網圍籬,是否跟國家公園設立宗旨牴觸。而陽管處如果認為當時設置圍籬的決策正確,就不會又拆除,顯見決策草率。
監委也表示,本次事件顯示水牛健康與容受力受棲地條件、氣候因素影響,陽管處對此欠缺瞭解,後續應從國家公園宗旨、動物福利及文化景觀等面向考量,慎審研議並進行相關研究,以決定水牛要移地安置或續留;並應在冬季氣候不佳時,提供水牛緊急救護。
此外,監委也說,民眾對水牛的印象是溫馴、容易親近,但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野化水牛未經馴化,貿然接近是高風險行為;為避免人牛衝突,陽管處應加強宣導,強化遊客安全意識。
趙永清說,會勘時看到陽管處有替牛隻準備草料與補充營養的舔磚,並特別注意牛隻健康狀況,目前未繼續辦理水牛的移地安置,陽管處也表示會跟專家學者討論如何維護牛隻健康。擎天崗地區水牛族群數在夏天逐漸恢復,現在約有15頭,但冬天到來,又可能有寒流,會了解陽管處是否有特別作為。
賴鼎銘指出,陽明山水牛已是文化景觀,許多民眾到陽明山就希望尋找野牛蹤跡,所以水牛大量死亡才造成社會關注。他認為陽管處可以考慮跟民間社會資源合作,一起照顧水牛。(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