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互徵關稅,貿易戰火升溫,可能會讓陸製品洗產地的事件,越來越頻繁嗎?其實除了台灣關務署,一年來,已查獲15件疑似違規案件,陸廠在越南洗產地的行為,也引起美方注意,究竟海關在查驗貨品,有哪些SOP?產品要標示MIT,又得遵守那些規範?帶您一起關心。
查緝人員:「它有產地標示,非常的清楚,MadeinTaiwan這樣子,我們還針對貨物名稱,商標的部分進行查驗。」
但中美貿易戰升溫,台灣可能成為,陸貨洗產地的中運站嗎?因為關務署統計,2018年8月到今年8月,一共查獲15件,MIC貨品申報成MIT的疑似違規轉運案件,當中11案是由貿易局裁罰,2案是自貿港區,2件海關出口,報單產地申報不實。
記者黃琲茹:「我們剛剛已經帶您看過,海關查驗物品的整個流程,而其實查驗人員,在值勤之前,都會受過專業的課程還有相關的訓練,查驗SOP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核對、一個是查驗、一個是驗訖項目,簡單來說,就是要確保,裡面的貨品跟外面的標示,是名符其實,而針對有查驗到違規的部分,貿易局也提出了『2大5小』的方案,要來杜絕洗產地。」
關務署基隆關副關務長戴永強:「我們不會說,特別是針對哪一個國家,那我們一般的查驗規定都是照我們標準的貨物查驗規定在執行,例如這個商標的標示規定,或者是說他們在查驗轉運貨物,轉口貨物的時候,應該注意的重點,在這個實質轉型加工這一方面,它的做認定,都會特別去注意。」
國貿局貿易服務組組長黃萱:「有燈具,塑膠產品,不銹鋼,電腦,手錶,產品的項目還滿多的,它是用MIC的產品,把它標成是MIT的,就貿易局要裁罰的部分,一共有11件,已經處了6件。」
貿易局的兩大重罰包含,查獲時可即刻廢止廠商登記資格或移送檢調,以及將「貿易法」罰鍰提高10倍,由30萬提高到300萬,5小則是跨部會加強邊境風險管理,降低違規轉運可能性,但陸製品洗產地的爭議,除了商品本身,其實也攸關國際政局。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李大中:「川普在G7裡面一些喊話或談話,可以感覺到說,他認為是一個延長賽,所以目前這種現象,包括洗產地的可能出現的疑慮,在短期,可能都不會完全的消失,有些像東南亞的國家,像是越南或是像台灣,已經被美國的媒體他點名說,是有可能出現洗產地的這個行為或現象。」
全球供應鏈,因為貿易戰,面臨潛在變局,貿易數據波動的背後,不管是不是「洗產地」作祟,美中戰場,從來就不只是單純的經貿角力,為MIT進出口把關,公部門不能鬆懈。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