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吃掉35公斤的海鮮,而面對國際間的海鮮詐騙,台灣榜上有名,專家就指出,像是標示不清、內容物不實等等詐騙類型,在台灣都很常見,而且以目前的機制來說,並沒有統合的管理機關,在魚貨來源的查驗機制上也不夠健全,所以你吃的魚到底從哪來?魚種又是什麼?消費者可能都很難辨別。
記者詹舒涵:「(幫您上餐)謝謝,好可以看到剛剛現煎好的,現撈啊紅喉宜蘭當地的魚貨,已經好了你知道台灣人,真的是很喜歡吃海鮮的,根據國際農糧組織調查台灣人每人每年吃掉的海鮮量,就高達了35公斤而宜蘭這間,知名的鐵板燒料理為了保持你,吃到的都是現撈啊所以師傅每天,自要跑漁港一趟。」
一看到大船入港鐵板燒店老闆阿勇,就急著上船甚至忙著搬送魚貨,只怕慢了一步挑不到好貨,熟門熟路的他光是瞄一眼,就能分辨新鮮度。
宜蘭鐵板燒店老闆程智勇:「眼睛啊不然色澤,就是非常漂亮的光澤。」
一家家挑選其實漁港攤商多,是不是現撈啊還是冷凍再解凍,老闆也傳授觀察重點。
宜蘭鐵板燒店老闆程智勇:「那(魚)型是自然的而且(表面)是自然亮,不是人為的也不是色素的亮,都不是摸他(肉)的觸感,那那個有彈性沒有彈性。」
但這些都是經驗談,民眾缺乏經驗想分辨有難度,更別說現在台灣魚貨來源多又廣,現在國際間更出現海鮮詐騙一詞,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Oceana,對全球55個國家進行海鮮詐騙調查,這200個研究地點,只有一個地點沒有發現海鮮詐騙,而台灣也在其中,美國管理漁業的中央部會NOAA,也整理出三大類型的海鮮詐騙,包括物種詐騙(以低價物種混充高價物種),重量詐騙(包括包冰、澎發、裹粉),以及錯誤標示(包括產地、捕撈方式、洗漁、假文件)民眾平時就要培養基本知識。
記者詹舒涵:「另外消費者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觀察你買到的水產品的包裝狀態,像我們來看到這間(水產)公司,他們所提供的魚貨你可以看到包裝,完全沒有加入任何的冰塊,所以上頭標示的商品重量,就是你實質買回家的(魚重),不會讓消費者受騙。」
另外包裝上也註明產地和品名,像是常見的鮭魚主要由智利和挪威進口,這裡都有清楚標出,因為價格上通常是油脂較多的挪威鮭魚較高,但市面上時常只標註商品名統稱鮭魚。
安永鮮物執行長呂政達:「越南養殖的巴沙魚,它很適合來做不同的加工水產品,例如說他去皮之後整塊的肉是雪白的,而且又幾乎沒有一些細小的刺。」
所以這間水產公司相當慎選魚種加工,主要以台灣在地魚貨和養殖為主,因為貨源掌握度較高,像是虱目魚,以及龍膽石斑青斑和龍虎班,在國際間台灣都是主要出口國。
專家就說台灣海鮮詐騙問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查驗未落實,常見狀況像在漁港,魚貨直接上岸也沒有報關機制,直達消費端選購這些都是漏洞,但台灣卻缺乏,專職的窗口來做統合管理。
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目前你可以說可能是漁業署的,這個養殖署負責的食安,但是它會告訴你說可是進口的我管不到,第二個那你就是說,那就是食藥署那食藥署它會做,市場的抽驗可是它會說,那我源頭管不到。」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