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英年驟逝,留下各界一片悵然喟嘆!消息曝光後裕隆(2201)股價卻能在台股連兩日重挫百點下,拉出一根半的漲停板至21元,成交量從原本一兩千張的日均量,暴出兩天高達八萬張!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誰在嚴凱泰辭世後,正大舉買進裕隆股票?
彷彿命運的安排,歷史總在嘆息中一再重演!籃球國手出身的嚴陳莉蓮,竟巧合地依婆婆吳舜文接下夫婿嚴慶齡重擔的模式,從嚴凱泰離世的這一刻,接下他「為中華民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的品牌遺願,帶領4000億的裕隆集團持續前進。
然而,這八萬張的成交量,究竟是對裕隆剛接棒的嚴陳莉蓮和五人小組予以肯定?還是眼見失去丈夫的女子,既要扶養稚齡子女、又要肩挑集團重擔不易,意圖在青黃不接的時刻點,逐步蠶食裕隆股權?
檢視裕隆集團,目前旗下至少有七家上市櫃公司、超過上百家的轉投資事業,橫跨汽車、紡織、科技,總資產規模超過4000億;其中以土地開發總面積高達3萬坪的新店裕隆城,資產開發潛在價值極為雄厚。
整個裕隆集團最吸引市場關注的,當然還是汽車本業。它除了是台灣汽車業的龍頭,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更擁有高度潛力。旗下同時擁有裕隆(2201)、中華(2004)兩家汽車大廠,分別與中國東風、東南兩大汽車集團合資成立東風裕隆和東南汽車並持股50%、20%;2003年從裕隆切割出來的裕隆日產汽車(裕日車2227),更成為整個企業獲利的「金雞母」,光是裕日車認列大陸東風日產獲利,匯回台灣的現金,從2004年到2016年,就高達338億元,12年來每年平均進帳近30億!
然而,這些令市場覬覦的優越條件,絕不代表當前營運沒有威脅,恰恰相反!檢視當前的內外處境,登陸8年的自有品牌納智捷(LUXGEN)銷量,從2015年的6萬多台大幅衰退,今年尚未突破1萬台,近兩年帳面認列的虧損已高達127億元,去年還認虧了65億元,品牌之路挑戰無比艱巨!加上今年兩岸車市同步衰退,這兩大難題無疑是接棒的嚴陳莉蓮及五人小組團隊,最嚴峻的挑戰。
事實上,汽車業景氣動向,原本就起起落落,只要是汽車廠,不論本土或國際大廠,都得面對景氣的嚴厲挑戰,說穿了,裕隆當前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汽車工業究竟需不需要、有沒有條件擁有主自研發的台灣品牌?走在「納智捷品牌路」的十字路口,究竟是正確的策略?還是美麗的錯誤?
「裕隆不走品牌,也沒有路了!」嚴凱泰在2009年裕隆第一次發表由台灣自主自製研發的汽車品牌「納智捷」(LUXGEN)時,斬釘截鐵地說出他心中的答案。
嚴凱泰的確是全台灣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之一。畢竟在台灣汽車業界,唯一嚐試推出台灣自有品牌的汽車廠,只有裕隆汽車。更進一步說,1953年嚴凱泰的父親嚴慶齡成立裕隆汽車的目的,正是「引擎(發動機)救國」,「為中華民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就是他的父母親創立裕隆汽車的使命。
「今天大家看到的納智捷,並不是我這幾年才想做,」嚴凱泰強調,「從我15歲就開始想做這個品牌大夢,1988年我回台灣,從聯合航空下飛機的那一刻,就在想這件事。」
放眼國內,身為企業家第二代卻選擇不承繼家業者,仍大有人在。身為嚴家獨子,每當閱讀早逝的父親留下的大批日記,記載下的裕隆發展史可謂斑斑血淚;翻看早年父親草創裕隆,已故總統蔣經國親自參觀的舊照片,篳路藍縷,歷歷在目。嚴凱泰驚訝地發現,原來父親遺傳在他身體裡的,早就潛藏著完成台灣品牌夢的DNA!
不只天生具有打造「MIT」台灣汽車品牌的夢想,嚴凱泰還具有完成品牌大夢的能力!
1988年嚴凱泰被母親吳舜文召回國內,當時的裕隆正處於風雨飄搖年代。在此之前,吳舜文同樣是為了完成嚴慶齡未竟遺志,決定成立裕隆汽車工程中心,找來當年年僅34歲的朱信博士組成「鐵三角」,投入20億的巨資打造一部由國人主導開發的車款「飛羚101」,事後不僅失敗收場,更因此造成與合作的日產汽車關係緊張,形成業界所謂的「飛羚魔咒」。
為搶救裕隆頹勢,嚴凱泰以少主身份「御駕親征」,親自跳上第一線出任首席執行副總,並在裕隆重臣林信義力主「廠辦合一」下,帶著破斧沈舟的決心,從台北遷都三義。親自住進了三義宿舍,和自己親手帶起的子弟兵,天天帶著B•B•Call(呼叫機,手機的前身),駕車在三義大廠穿梭,從研發設計、盯作業生產線、試車…;1995年,就靠著一手開發Cefiro百萬名車,創下連續二年銷售冠軍,讓裕隆汽車起死回生,隔年開始轉虧為盈,1997年獲利55億台幣。
一款成功的Cefiro大賣,不僅讓裕隆「反敗為勝」,更讓嚴凱泰「少主中興」一戰成名,成為台灣企業第二代的典範。當年嚴凱泰在裕隆尾牙抱著妻子陳莉蓮失聲痛哭足足二小時,和兄弟們大口喝酒、放聲高歌的血性男兒形象,透過媒體傳頌,成為家喻戶曉的真心英雄!
擁有Cefiro成功的代工經驗,對當年母親推出「飛羚101」的失敗生聚教訓,2009年,嚴凱泰在母親辭世後正式接班的「凱泰元年」,終於推出屬於他的台灣自有品牌納智捷。
「138公里,走了50年。」這支納智捷奔馳在崎嶇山路的「世界首發」廣告,道盡嚴凱泰人生的心境。138公里,指的是苗栗三義到台北港的距離,50年,意喻為「為中華民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的大夢整整醞釀了50年!
「MIT」的人生夢想實現,重點不在達成那一刻的「有過就好」,而是如何讓夢想「長長久久。嚴凱泰整合了裕隆汽車的創意,中華汽車的鈑金、研發和測試,不只打造第一台國人自製研發的汽車,更關鍵的是,他成功為納智捷找到一個最大的出海口 – 中國汽車市場。
2010年,嚴凱泰為納智捷取得第一張「登陸」的入場券 – 北京政府正式核准簽批裕隆與中國第二大東風汽車合資設廠,確保納智捷未來將成為「第一也是唯一」在大陸製造銷售的台灣汽車品牌!消息一傳出,裕隆連拉多根漲停,股價創下64•5元的新高。
「外面很多人是看衰的,我自己也怕得要死!」在納智捷正式發表後,嚴凱泰毫不隱瞞心中隱忍多時的極度高壓與忐忑。母親吳舜文已在2008年辭世,他從此失去了一個可以協助決策的人;當年母親為圓品牌夢被套上「飛羚魔咒」、外界「敗家嚴」的冷嘲熱諷,壓力之大,常常翻江倒海而來,「當時看著我的女兒,眼淚會自動掉下來。」嚴凱泰說。
納智捷在2009年首發,要打造這麼一個台灣品牌,已是萬般辛苦,偏偏當時還遇上了金融海嘯,嚴凱泰曾形容在這段煎熬的日子裡,每次踏進辦公室,明明手邊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人卻只能看著窗外,沒有動力;常常一堆人坐在會議室討論一整天,抽好多菸,就坐在那邊耗,「很多事情我不怕累,只要有解決辦法,但當時很多是沒有解決辦法的。」嚴凱泰道出圓夢背後,付出的真實代價。
當好不容易熬到納智捷成功上市,在台灣和大陸兩地製造銷售,2014、2015年銷售分別衝刺4到6萬台的成績,但獲利仍遠遠低於投資的研發銷售成本,「賣越多虧越多」的批判聲,指責嚴凱泰「顧面子失裡子」的聲浪從未斷過。甚至,財報揭露納智捷已大虧上百億,業界更批評嚴凱泰為何日本車代工做好就好,何必費盡心力轉型搞什麼台灣品牌?
這也是嚴凱泰無條件力挺hTC,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在嚴凱泰驟逝後表示「我們不只失去一位摯友,台灣更失去了一位企業家典範」的原因,同樣走上自有品牌這條孤獨的路,究竟有多麼艱辛,個中滋味只有這群台灣英雄心裡清楚!
「如果你要進入中國市場,不能老是借別人的子彈,一定要有自己的子彈(自有品牌納智捷),不然別人收回去,你就沒有子彈了,光拿那管槍是沒有用的。」嚴凱泰在一次媒體專訪時,透露他追求自有品牌,是為裕隆永續的根本原因。試想,如果台灣汽車廠永遠只能幫日本車代工,未來日本直接找中國汽車廠代工即可,哪裡還需要台灣汽車廠在大陸落地生根?
裕隆內部知情人士強調,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約3000萬台,台灣全年車市不過44萬台,中國市場是台灣的68倍!只要台製汽車有任何一款車型翻紅,當年Cefiro的成功經驗,就有機會在大陸複製,谷底翻身只是一夕之間的事!但如果不及早推出在大陸或全球車市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汽車市場再大,終究沒有台灣汽車業者立足之地!
最重要的是,嚴凱泰決心自創品牌,可絕不是只憑藉一股「使命感」的勇氣而己。「我嚴凱泰有個可愛的地方,我絕對不會去做1 件事情,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事」、有時他會以神秘的語氣告訴你:「我向來不做沒把握的事,不用擔心我不夠賠,大陸市場也有賺,我不會去豪賭啦。」
原來,2003年嚴凱泰將裕隆及裕隆日產進行分割,正是為備妥「品牌路所需要的銀彈和資源」,埋下的伏筆。當裕隆與東風合資製造的納智捷持續處在虧損狀態,但每年都會從裕隆日產在大陸轉投資的獲利中沖銷,以去年為例,東風裕隆虧損約24億,裕日車獲利則高達60億元,這也是裕隆培植納智捷連年累虧,但集團依舊年年獲利,持盈保泰的原因。
但品牌路能否持續下去,終究得回歸產品本身是否具國際競爭力。嚴凱泰在辭世前,已規劃由納智捷團隊即將啟動「510」計劃,未來5年將推出10項改款,不僅有當年Cefrio團隊成員不斷研發,同時已力邀國際品牌的名師專家進駐,未來納智捷在性能、油耗,CP質將遠遠高於現在的車款。
對嚴凱泰來說,這如同與自己看不到的未來來一場生死博弈,只要有機會在3000萬台規模的中國車市,成功推出任何一款車型,就象徵裕隆汽車將在全球車市擁有一席之地!
「納智捷就是我的生命!」短短54年的人生,嚴凱泰用生命推出這個台灣品牌,守護裕隆集團的大未來,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如今,這位愛哭的真心英雄,終於可以不再掉淚。明知生命難以承受,卻依然勇直前,這是嚴凱泰魅力所在。
嚴凱泰已打完人生最完美的一場戰役,接下來,他生命的知己‐嚴陳莉蓮能不能在市場一片虎視眈眈下,真正扛得住千萬斤的重擔?嚴格的考驗正要開始!
(資深撰述 張甄薇)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