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網路公民運動 330黑潮靠「科技動員」

記者 曾俊豪 / 攝影 潘郁文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3/31 21:50

330的凱道黑潮,短時間內號召將近50萬人走上街頭,雖然實際人數和警方統計的11萬有所差距,但傳播學者認為,短時間內大量動員,很大原因就是學生利用臉書和網路論壇等社群媒體,迅速引起關注,再加上所謂「樂隊花車效應」,號召群眾的力道翻倍,讓太陽花學運成為網路時代的公民運動。

從空中鳥瞰,臺北市中山南路一直到凱達格蘭大道,都被穿著黑色衣服的學生和民眾填滿,3月30日這天到底來了多少人。學運總指揮林飛帆:「50萬人站上街頭,我們又寫下了,台灣歷史上新的一頁。」

北市中正一分局分局長方仰寧:「最多的時間是在下午16點鐘,我們估計是11萬6千人。」

11萬到50萬,人數差了將近5倍,警方是引用柏克萊大學的計算方式,從地板面積做密度估算,網友則是用GOOGLE ERATH做輔助,計算現場人數。現場學生:「先立法、先立法,再審查、再審查。」

根據近幾年,台灣大型社會運動,主辦單位公佈的數據,2005年3月26日民主和平護台灣,和2006年9月15日的紅衫軍倒扁,人數都超過百萬,2013年8月3日萬人送仲丘,有25萬人上街頭,330的黑衫軍反服貿則有50萬人,這個數字的背後,是太陽花學運展現「科技動員」的驚人效果。

社會現象觀察家朱學恆:「這次的學運完全就是自媒體的展現,現在的學生他比主流媒體要快,比政治人物要快,他比電信產業要快,這是一個網路時代的公民運動。」

現代科技在太陽花學運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臉書、網路論壇、PTT、手機通訊軟體LINE集結動員,再藉由Youtube和twitter,把學運實況傳播到全球,甚至集資買廣告也能做到。

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我透過臉書,或是我透過PTT,我透過BBS等等,會把認識的人或是不認識的人,都重新做一個翻騰,我的朋友或是我朋友的朋友,對我所傳輸相關訊息,他們會獲得比較快速而且強力共鳴,很多的網友,基本上我是不認識的,不認識的話,會因為共同話題,而產生凝聚的可能性。」

330上凱道的活動,一共有17個國家、49座城市響應,傳播學者認為,這場網路學運,其實不是刻意打造,因為科技是學生習慣的傳播方式,而動員能夠如此成功,很大原因是傳播理論中的「樂隊花車效應」。

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我們都來參加這個活動了,你也趕快來吧,這個叫做樂隊花車效應,也就是大家會覺得很有趣,很有梗、很熱血,突顯年輕人的一種流行、潮流,或是時尚活動的概念,也可以說他是商業行銷裡面,病毒式行銷的一種傳輸方式。」

樂隊花車效應加上科技動員,讓這場學生運動擴大到受全球矚目的公民活動,表達訴求之餘,也帶給台灣政壇傳播的新思維。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太陽花學運#遊行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64

0.0581

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