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解析粉紅鸚嘴 發現生物以既有遺傳突變適應環境


發佈時間:2019/02/26 13:37
最後更新時間:2019/02/26 13:37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台師大跨國研究團隊針對分布區域廣泛的粉紅鸚嘴鳥進行基因解析,發現與高低海拔環境適應相關的基因,而且可能是從10多萬年前就存在的既有遺傳突變。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行學術成果研究發表會,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李壽先帶領碩士生賴郁婷等人,以及美國、中國大陸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廣泛分布於台灣不同海拔的粉紅鸚嘴鳥,進行基因組變異分析,瞭解生物適應環境的變化,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李壽先表示,不斷變化的地球環境會影響生物的分布,特別是氣候,如果生物移動跟不上氣候變化,就要能適應環境改變,否則就會被淘汰;但適應需要遺傳基礎,才能讓生物繁衍下去,適應可以是新產生的突變,也可以是既有遺傳變異。

為瞭解生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動的環境,台師大研究團隊選定在台灣分布區域很廣泛的粉紅鸚嘴鳥進行研究,從低海拔的海邊到高海拔的合歡山都能看到粉紅鸚嘴鳥,氧氣、溫度等環境變化劇烈。

研究團隊花了5、6年時間,針對40隻粉紅鸚嘴雄鳥進行解碼,在台灣的東部和西部各取20隻,其中高海拔和低海拔各10隻。
 

李壽先指出,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基因組內有29個和高低海拔環境適應相關的區域或位點,和23個基因有關,這些基因在其他研究被指向和海拔適應、溫度調適等有關。

李壽先表示,由於生物突變很緩慢,而台灣在冰河時期是亞洲大陸的一部分,如果從台灣和大陸的粉紅鸚嘴鳥身上,找到相同適應環境變化的基因,就可推論是既有遺傳變異。

研究團隊另外解碼40隻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粉紅鸚嘴鳥,經比對後發現,66%遺傳變異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鸚嘴鳥都有,其中超過90%與海拔差異相關的變異也都有,顯示這些遺傳突變可能繼承自10至15萬年前台灣和亞洲大陸未分離前的共同祖先。

李壽先表示,從研究成果可發現,生物適應環境主要來自既有遺傳突變,當物種的遺傳變異越低,適應環境的潛能也越低,因此更需要保育關注;而遺傳多樣的高低也是外來種能否成功入侵新環境的重要因素,當該生物的遺傳變異越高,越容易適應環境變化,也越容易成功入侵新環境。(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粉紅鸚嘴鳥#基因#突變#遺傳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23

0.0666

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