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事人對官司不滿意同時,甚少律師被檢討到「是否服務不到位?」尤其是沒有檢察官的民事、行政訴訟,律師的強弱,常成為案件成敗的關鍵。司法院、法務部在司改國是會議議題定案前,分別在不同面向對律改開槍。
律師界歷年來一再毫不手軟地將司法改革大刀揮向檢察官、法官,對於自我從業素質的提升卻幾乎聞所未聞。
法務部認為律師不只是服務業,更具公益色彩,提出律師應仿效德、美,每年應強制服務「公益時數」,並將報酬、案件成敗等執業狀況透明化。司法院也認為律師應加強在職進修、專業證照取得,強化專業能力。院、部終於在司法國是會議議題定案前,齊對律改開出第一槍。
律師品質好壞只能口耳相傳
目前國內律師執照大幅開放後,每年有將近一○%的錄取率,律師新血不斷注入,但律師執業資訊、行情卻始終不透明,品質好壞只能口耳相傳,無從客觀評斷。律師雖是廣大服務業一環,但身為司法「鐵三角」,更有其應盡的公益義務。
資深檢察官表示,社會一片對國內司法的不信任,總是劍指檢察官偵查不夠完備、法官判決不食人間煙火。但法庭內不是只有檢、審,維護當事人立場的律師,不論在民、刑、行政訴訟,更是法庭鐵三角向來不可或缺的一角。在當事人對官司不滿意同時,甚少律師被檢討到「是否服務不到位?」尤其是沒有檢察官的民事、行政訴訟,律師的強弱,常成為案件成敗的關鍵。
面臨官司紛爭,如何找尋一位稱職的律師,是很多民眾的困擾。常在媒體曝光的知名律師,律師費出得起嗎?又是否名副其實?名不見媒體的律師,難道就不是好律師?相信這是很多民眾選任律師前最大的困惑,也總是無法客觀獲得答案,最後總以求助親友的口耳相傳,成為聘任律師的最大管道。
法務部認為,律師的執業優劣,可以仿網路目前品評律師的一個專業網站,由律師工會或公部門建置律師公開資訊平台,將律師收案的報酬「實價登錄」,便於民眾聘用前自行衡量口袋深淺。平台上更收錄律師歷來承辦的案件種類、期間的勝訴率、敗訴率分析,讓民眾可依自身官司,尋找心中適合的律師人選。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58期〉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