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華北又傳出暴雨災情,包括北京、鄭州、大連、石家莊,各地城市現在好像是逢雨必淹,1個月內14座城市泡在水裡,在最近2年紀錄,上百座城市光是淹水就遭遇3次,專家學者檢討,把原因歸咎是城市規劃管理,太過急功近利,造成地面建設太快,地下排水系統跟不上,小馬拉大車的情況。
一場10年難遇的暴雨,把南京城從頭到腳都澆透,北京城降13年最暴雨,陸空交通大亂,6小時降54毫米,長沙積水像澤國,一個晚上成都變水鄉,大連、石家莊,市區通通癱瘓,暴雨過後,積水成澇,似乎已經不是新聞,過去1個月內,大陸14座城市淪陷,除了歸因極端天氣,也開始檢討城市規劃。
城市規畫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白的這些地方原來是農田水面等等,這個這是1986年的遙感圖,那麼每4年一個變化、每4年一個變化,一直到2008年我們對照這張圖,跟這張圖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折射出什麼信息呢,拆射出第一自然的地面愈來愈少,硬化的地面愈來愈多。」
2年前廣州曾經斥資近45億台幣,把原本只能承受1年一遇的排水系統,整治成2年一遇,結果去年5月廣州又淹大水,損失近50億台幣,鄭州也是,才整治了淹水點,結果一樣逢雨必澇,車子全部滅頂。
城市規畫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因為城市發展很快,它就不斷地出現一些新的開發地區,所以就造成了隨著城市愈發展,原來的系統愈脆弱愈難以支撐,小馬拉大車、小馬拉大車,它就拉不動,拉不動就必然出事。」
根據住建部去年調研結果,大陸2/3的城市,都曾發生過內澇,其中超過3次的,就有137座城市。城市規畫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基礎設施能力的提高,支撐不了地面上我們的建設發展速度。」
地上建設快馬加鞭,地下排水明顯落後,像北京的地下管線網路,最早來自明代,起碼有7百歲還在服役,專家點名,這是大陸城市管理,長期急功近利的結果,反觀已開發國家的公共基礎建設,一貫強調先地下、後地上。
城市規畫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到了九五期間我查了資料,大約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達到了5.3%,聯合國還有包括世界銀行,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研究,他建議發展中國家,在快速發展時期這個比例不要低於10%。」
專家把脈後,還需要政府有效改造,但是管線上都有新的建築群,無法拆遷,現在只能發現一處補一處,亡羊補牢,沒解決地下管網薄弱的通病,繼續短視地的發展,下一次雨季來,勢必難以避免水淹城。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