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一個多月的精彩賽事,落幕後,球迷失落感也跟著變大,專家說世足賽期間,即使不懂足球的也在看球,是「全球化」現象,因為運動帶來的感染力,讓人有凝聚在一起的感覺,而不少人把看世足當成壓力生活中的小確幸,專家提醒要是太過度依賴小確幸,則會流於容易自我滿足,放棄更遠大的目標理想。
世界盃期間出現了不少「短暫性」球迷。民眾:「(有些人)因為很多帥哥才來看世足賽。」
文化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我會這些相關(世足)遣詞用字,就代表我是走在時代尖端,我是很流行的、我是很潮的,相關一些網路用語,如果一般素人,或者網民、鄉民不會用的話,他在網路世界裡面馬上就會LOW掉。」
一個月緊張刺激的賽事,即使完全大外行也會想參與其中,因為世界盃對部分人來說,也算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政大社會系兼任教授顧忠華:「全球好像變成一個『地球村』,所以當世界盃轉播的時候,全球有幾十億的人都在觀看,這是具有『感染力』的現象,這後面的商機也是很大的。」
文化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因為(世界盃)是一種『寄託』,而且透過球賽觀賞,你可以透過和朋友之間討論球賽話題,也就是說,在人際關係活絡面向上,他有活絡人際關係的功能。」
不只世足賽,大家熱衷找「小確幸」,和薪資凍漲、高房價、悶經濟脫不了關係,「小確幸」發跡日本,其實也代表日本20年來的泡沫經濟。
政大社會系兼任教授顧忠華:「個人常常會反而會有種『無力感』,所謂的『小確幸』這些小小的幸福,反而是好像有一點做一些彌補,然後合理化。」
民眾:「找自己比較能夠抒壓的方式,比如說就是唱歌、出去玩。」
如果把世界盃當成小確幸,那下次得再等四年,這可不是好現象。
政大社會系兼任教授顧忠華:「(世界盃結束後)會過度失落,或是甚至精神不振,或是過於亢奮,這個其實都是我們講的『過猶不及』,就是每個人當然大家的小確幸,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程度。」
專家指出,以台灣人喜歡新鮮感,三不五時追逐最新話題和流行,即便世界盃結束短時間出現失落感,但馬上又會找到下個「小確幸」目標。
文化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比如說或許又有一部非常非常棒,可以跟『星星』媲美的韓劇,又出來了,或者能和『半澤直樹』也出來了,所以呢,他會持續在生活中,不斷去尋找小確幸。」
專家認為,如果只專注在「小確幸」變得太容易滿足,也不見得是好事一樁,因為小確幸太多,反而容易失去挑戰夢想的動力。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