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一名稱職外科醫生,除了專業知識外,動手術的雙手也是一門專業訓練!為了訓練外科醫生在手術時的穩定,例如縫線綁線、手腕靈活度,以及雙手協調,能剝開人體肌肉密合的組織、血管等等,醫生們會利用較輕鬆的方式,像是最基本的撿豆子、電流急急棒、剪紗布,到困難度最高的剝氣球,不外乎訓練外科醫生能夠雙手和手術儀器能夠合而為一,讓病人能將寶貴生命放心交給外科醫生們。
幾名外科醫生圍在手術台旁,目標就是救活病人,但你知道在成為外科醫生前,是怎麼訓練的嗎?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主要訓練協調動作。」
一推一拉,將鞋帶穿過一個個羊眼釘,這目的在訓練醫生手術後的縫合技術。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朝下一個洞前進。」
因為這些沒拿過針線的實習醫師,將來面對的是真實的人體。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光靠手腕去轉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除了手腕的靈活度,還需要有空間感。」
這外形像電流急急棒的器材,是把橡膠圈從起點移到終點,目的在訓練醫生剝開一層又一層的肌肉組織,小心翼翼的不要碰觸到佈滿的血管,直到進入要診療的部位,因此手部就必須要擁有超凡的穩定度。
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手腕轉過去,或是說轉上面的圓圈。」
看看實習醫生的手腕,怎麼轉都卡卡的就知道,但其實高難度的還在後頭。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剝氣球)我不是每次都成功的啦。」
上場操刀的是主治醫生,他也沒有十足把握,因為看看這顆氣球內還有顆藍色氣球,要剪開外層氣球,卻不能戳破內層的藍色氣球,這是在訓練手術刀劃開肌肉後,必須仔細的要剝開一層一層的組織,另外動刀前也有剪紗布的訓練,沿著畫好的軌跡剪下圓圈,這是訓練醫生清除壞組織的技巧。
外科實習醫生:「(練習)30到1個小時不等,然後就會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練習。」
歸納起來,外科醫生的夾、剪、穿、縫4種訓練,就是為了實際手術時能精準無誤,目前國內外科醫生必須唸7年,一年學雜費約8到13萬,畢業後進入大醫院工作,收入從4到5萬起跳,至少5年才能升上主治醫生,薪水就會有8-10萬,只是醫生工時長、薪資不如以往,加上民意高漲,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在拯救生命與安身立命間,選擇外科醫生的人數正逐年下降。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