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醫療斜一邊】拒產科於千里外 婦產醫師萎縮

記者 廖盈婷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07/05/24 19:28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您能想像,未來婦女生小孩可能找不到醫師嗎?或是說,可能要靠外籍醫師來接生?今天醫療斜一邊調查報導,要告訴您醫師公會全聯會調查發現,婦產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逐年減少,還有很多醫學系的高材生,最後都選擇風險偏低,收入較高的科目,像是皮膚科和整形美容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們擔心,婦產科如果繼續坐冷板凳,未來產婦會沒保障。

從開業診所來看,眼科耳鼻喉科醫學系以往的「小科」,這2年通通浮上檯面成了主流,因為病患捧場滿滿的人潮,讓醫師贏了面子也賺了裡子,而其中皮膚科整形外科已經是當紅炸子雞,一屋之隔的2家診所,門診量落,讓醫師點滴在心頭,因為生產率節節衰退,小兒科明顯受到衝擊,婦產科更是坐冷板凳。

TVBS記者廖盈婷:「生產率下滑,以台北縣三重為例,原本有20幾家婦產科,現在只剩下3家有執行『生產業務』。」

因為需求量變低,醫師公會擔憂「婦產科醫師」,未來很可能成為「歷史名詞」。醫師公會:「婦產科是唯一一個醫師人數不斷下降的科,哪一天要生小孩,我們擔心沒有醫師照顧了。」

往下掉的曲線,取決於醫學系學生,在大七實習之後,選科的人數,還有畢業後,真正從事婦產科的人數,從91年的53位,直直落掉到93年32位,雖然近3年人數稍微回穩,但跟91年落差還很大,甚至也遠比不上10年前,每年有80多位婦產科醫師的榮景,生產率降低,讓醫學系學生,對選走婦產科望之卻步。學生:「風險大吧,醫病關係最緊張。」

更現實的問題要看生產率降低,沒有產婦上門,許多婦產科門口都掛起家醫科的兼診招牌,而在10年前,這些婦產科醫師,都是醫學系前10名的高材生。

物換星移,現在的優秀七年級學生,大多選擇糾紛少,收入高的皮膚相關科系。學生:「如果你沒有興趣的話,可能就很難走下去了。」

面對年輕醫師專挑小科別,醫學院副院長認為,這是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醫師對自己的期許,是被扭曲的狀態,整個社會的價值,是比較傾向於拜金的話,他一定會往這邊走。」

不只婦產科爆冷門,其他像是外科麻醉科,過去的熱門科別,現在選填的人越來越少,如果選科失衡的現象,不能扭轉過來,醫學會擔心,未來幫台灣人開刀接生的醫師,可能都是外籍醫師了。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醫師#醫療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08

0.0399

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