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有20萬人,自發性上街頭,為的是要幫洪仲丘案追真相,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由公民自發的行動,過去也有無殼蝸牛、白曉燕案、紅衫軍等活動,但這次卻是由網路號召的行動最大的一場,而這之中的差別,就是因為網路使用習慣的改變,也代表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公民運動,從網路上發生。
群眾:「你敢有聽着咱的歌,唱出艱苦人的苦痛。」
2013年的夏天,有20萬人白衫軍自發性上街頭,一同唱著主題歌曲,他們因為陸軍下士洪仲丘冤死軍中,為了真相而怒吼。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因為街頭素人上街頭,會代表著是一個變天的前奏,當你生活價值受威脅,不會上街頭,對政治並不那麼熱衷的人,他們上街頭了。」
但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由公民自發性號召的行動,早在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就因為台北越來越高的房價,上萬人憤而睡在忠孝東路的大馬路上;1997年因為白曉燕案,有5萬人一同上街頭遊行,要為白曉燕討公道,抗議台灣的治安不佳,更引發後續的內閣改組,甚至政黨輪替;2006年則有百萬紅衫軍,上街頭反貪腐,雖然被認為充滿著濃濃的政治味,但由於參與者多為街頭素人,也有人說這是另一場公民行動。
資深媒體人黃創夏:「70%是婦女同胞,婦女不會這麼熱衷的,婦女為什麼上去(街頭),我們怎麼還能教我們的孩子。」
而這次由1985號召的20萬白衫軍,則是不同以往的,從網路號召、從網路發酵。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媒體近用權結構的改變,過去的時候是有大眾媒體,當網路興起之後,臉書、網路,每個人都是總編輯,每個人都擁有媒體。」
雖然白衫軍運動還沒有落幕,但可以確定,未來必定會有更多的行動從網路上開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