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市面上,不少產品「以假亂真」,像是素食店,就把素食做得跟葷食一樣,舉凡想得到的,都能「做」得出來,蝦仁煎、生魚片,甚至雞塊、肉羹,都能做的和葷食一樣,而這些其實都是大豆蛋白或蒟蒻製品,靠調味模擬出肉的感覺,不只外觀像,口感也很類似,甚至還外銷到海外,每年商機上看590億。
蝦仁下鍋,淋上太白粉,加點白菜再翻面,蝦仁煎,熱騰騰起鍋,口感Q彈,還有海鮮味,不說你可能不知道,這道蝦仁煎其實是素食版,葷素比一比,不仔細看,還真的很難分辨,不相信,來猜看看,兩盤蝦仁煎,哪一盤是葷的?
換猜生魚片,油脂晶亮,分布均勻,哪一盤是正港鮭魚?而鮑魚片沙拉左右兩盤,擺盤華麗的,才是素食版。民眾:「吃起來QQ的,很香,跟葷的很像。」
不只外觀「以假亂真」,口感相似度更高,來到上游工廠專業生產線,大豆蛋白調味後,壓出雞塊形狀,粿粉、油炸,2分鐘流程,辣味版雞塊成形,剝開來看,和著香氣,素食雞塊跟葷的幾乎一模一樣。生技公司國外業務部經理陳俊廷:「手工能保持它原有的絲質跟水分。」
手工捏出適當大小,高溫蒸煮,素肉羹,外型口感和葷食也很像;就連(魚土)魠魚,都能「做」得出來,魚皮用海苔替代,壓出魚鱗紋路。
這些五花八門的素食產品,其實都是用大豆蛋白和蒟蒻做成,靠加工「抓絲」,模擬出肉的口感,至於「口味」,則用香料調整,因為難度很高,有的業者會偷吃步,參雜葷食。
生技公司總經理邱秋月:「魚肉的質感,它比較不容易模仿,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去做,出來做失敗,然後再不斷的嘗試,有的東西甚至做了3年、5年。」
讓素食「以假亂真」,台灣業者做出口碑,產品超過300項,還成功外銷到歐美、澳洲和日本等20個國家,年營業額7億,每年以3到4成幅度穩定成長,其中在台灣,年商機上看590億。
素食花俏變化,其實是希望民眾對吃素,有更高接受度,「幾可亂真」的背後,有著龐大商機。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