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高科技養魚大王 轉行只為找健康的魚(上)

記者 吳安琪 / 攝影 劉文彬 報導
發佈時間:2009/10/25 22:0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清晨的陽光,灑得海上一片燦爛,金光閃閃中,澎湖討海人開始一天的忙碌。業者劉天和:「你有沒有準備冰塊?你有聯絡了喔?」 POLO衫、西裝褲,劉天和的裝扮,跟其他討海人不太一樣,他的頭銜是董事長。劉天和:「現在紅魚已經抓好了嗎?」漁工:「還沒。」

出貨忙的時候,董事長也要常出海。劉天和:「像今天抓,到消費者在飯店餐廳要吃,明天中午就能吃到。」

魚要鮮,就要掌握時間,動作要快,浮筒先往海裡丟,接著幾名漁工開始,施展輕功水上漂,就藉著腳下一根繩子,或一片網子撐著身體,把放到養殖箱網,下面的浮筒,往舢板這邊又推又拉。漁工:「沒,沒事。」

魚漸漸被集中過來了,這裡是由老經驗的漁工拿著撈網,憑多年眼力,一尾一尾精挑細撿。劉天和:「主要是一方面肥滿度要夠,一方面也要選重量夠的,太小尾也難吃,一定最少要5公斤半以上。」

一尾尾活力飽滿的,都是海鱺,這種魚是近年來,澎湖箱網養殖的大宗,劉天和指給我們看,這裡,還多一份講究。劉天和:「這,有沒有,這整個肚子扁下去,這就是已經停止48小時,都沒吃飼料。」記者:「沒吃飼料是為了?」劉天和:「最主要的功能是,人要吃、要烹調,要吃生魚片,不會有飼料味。」

所以不趕著最後關頭塞飼料增重,而這一大片在澎湖西嶼二崁古村邊的漁場,跟其他養殖場比較起來,離岸更遠、水溫更低、水流也更快,劉天和說,他們的海鱺因此長得比較慢,前後要18個月,卻也因此長得更加結實,說起自家魚的品質,劉天和很有信心。

劉天和:「這是我們人要吃的食材,從海上捕撈起來,到消費者手中,一定要全程不落地,這是在HACCP規範裡頭所要求的,這裡就用冰鮮桶,是要保持牠的鮮度。」

這般侃侃而談,會讓人以為劉天和養魚很多年,其實不過6年以前,他還是位真空設備公司的老闆。

劉天和:「我們的製程管路很特殊,我們那時候開發出來,全世界我第5家,美國3家、法國1家,全亞洲地區只有我,我們那時剛開發設備時,都沒有生產設備,都自己,因為從技術基層出身,找一些相關廠商,大家都憑空想像。」

所謂技術基層,劉天和是從空調學徒做起的,結果一番摸索想像,幾家晶圓大廠都成了他的客戶,不過劉天和跑來養魚,則又有段故事,一段事業有成,工作忙碌的大老闆,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的故事。

劉天和:「發現的時候,檢查發覺、開刀,3個月追蹤沒問題,又3個月追蹤,又有問題,又再開刀、再割,割到最後全部大腸都割掉,我現在都沒大腸。」

漁場旁邊,二崁古村裡,見慣人間起伏的老阿嬤,聽著劉天和這段閒聊,也不免驚訝。劉天和:「吃東西下去,吃太飽或吃太硬的,就沒辦法消化也排不出來,所以要吃比較軟、流質這一類,所以醫生跟我說,吃魚,就這個緣故。」

只是有句話說,不必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劉天和卻是為了真正衛生、無殘留的魚,很難找,就這麼從高科技業轉進養魚這一行,他對養魚、捕魚倒不是完全陌生,劉天和生長在台中大安,海邊一個偏僻小村。」

劉天和:「都沒電燈,點油燈。」記者:「那很古早了。」劉天和:「對呀,要進房子,田埂路很小一條,要騎鐵馬都不可能,只有都用走的,要從鄉下到市區,大甲鎮上全石頭路,要用走的,要走1個多小時。」

或許這樣的生長背景,讓劉天和對也是偏鄉的二崁,格外有份親切。劉天和:「九粒螺,九…安安,九安安,啊,這是在看手相的,手螺紋看看有沒有十粒,做皇帝,你大老闆,說不定就10粒螺,如果不勤儉 ,我看1百粒也沒效啦。」

說節儉,該花的還是要花,劉天和每年回饋二崁60萬元,二崁村民也半數以上,在劉天和的漁場工作,所以隨便走走,熟人很多。

劉天和:「喂,來,來喝個風茹茶啦,喝水不一樣啦!」二崁村民:「全國喔,全國最大的箱網養殖場,我曾看過,劉董、雜誌媒體,報導劉董事長。」劉天和:「沒啦!」二崁村民:「很了不起。」劉天和:「不不不,這都在做狗熊。」

自嘲是狗熊,劉天和說,養魚真是又累又忙,事情總是做不完,一艘艘舢板回港又出港,這一回要餵魚。記者:「大魚飼料?」劉天和:「有摻靈芝。」記者:「靈芝喔?」劉天和:「對,所以我們的魚肉,吃起來比較甜,這問飼料場都知道,這騙不了人的。」

往另一塊箱網走,這裡的飼料顆粒小巧一些,原來魚也都年輕,才養幾個月。劉天和:「我報你看,(海鱺)魚體白一點的,身體就好,魚越黑的體色,身體就越虛。」

隨著魚齡漸大,長得快的、長得慢的,還要再各分到不同箱網,劉天和興致勃勃地展示,這一塊長寬深都有10公尺,很有氣勢的白色鐵網裡,都是菁英部隊,是幾次篩檢中,發現體質特優的,最大的現在有15公斤了,要做種魚用;而這般在海上趴趴轉,也讓人感覺到劉天和,相當有實驗精神,這種紅色圓網來自挪威。

劉天和:「這比軟網的好養,3種實驗起來,日本的鐵框網,魚大最快。」記者:「那第一名,這第二?」劉天和:「再來那個(軟網),不過作業、換網,那個(軟網)的最好換,就是說每樣東西,有優點就有缺點啦!」

「有優點就有缺點」這句話,劉天和常掛在嘴邊,只是為了提升魚的品質,有的缺點也只能忍耐了,在我們來訪之前,這些魚才剛由漁工們一尾一尾刷過澡,很費工,不過刷掉魚虱,就可以減少用藥,而現在看的,是要幫魚洗屋子、換網。

劉天和:「你如果不換網,讓它一直髒下去,它裡面的空間會一直縮小,魚的居住環境會變壞。」

1個月前剛換過的漁網,又變的烏漆麻黑,其實裡面都是有機質,也就是都是食物,洗網滾筒旁邊,就可以看到魚群聚集來大快朵頤,這個機器也是劉天和自己想、自己設計,他高科技養魚的名號,可不是隨便叫的,剛剛看到的餵魚、換網,乍看也許跟一般養殖場差不多,其實漁工們每天都要做紀錄。

劉天和:「要下去清點,確實的數量多少尾,記錄下來,這個箱網,每一個都有編號碼,如果有魚死了,負責的人把數目扣掉,要報告。」

定期算、定期記,數字還要進電腦,這裡力行E化、數字管理,即使又是一番功夫。劉天和:「我們要跟同業差異化,市場要區隔啦,不然在台灣,越南貨、大陸貨,還有台灣其他同業,還有魚塭養的,澎湖這裡其他的,根本世界上消費者看,不管甚麼東西要買,第一個問價格怎樣,但是其中會有一些人,尤其對我們吃的食品,他會追求食材來源,是不是健康,有沒有透明化。」

只是這個紀錄,在97年初,出現一段空白。劉天和:「不只南部,澎湖海域養殖的26萬條海鱺,幾乎全被凍死,95%以上都化為烏有,沒死的剩嘉鱲、紅魽、九孔、生蠔,只剩這些,其他的死光了,那時候怎麼辦,如果不繼續養,這麼多硬體設備不就也賠掉了,你說送人,人家應該也不要,因為這不是會賺錢的行業,所以那時候,既然已經發生了,只能擦擦眼淚,再往前衝。」

真的沒甚麼,哀聲歎氣的空檔,劉天和說,高科技業風光時,他曾有9位數存款,結果投資魚場10多億,現在是跟銀行貸款,來到9位數。記者:「花這麼多錢,家裡不會說話?」劉天和:「已經被罵麻痺了,已經把我罵麻痺了,頭就已經洗了,不然怎麼辦。」

以洗頭來譬喻,劉天和的頭,倒是濕了乾、乾了濕很多次,這一區純海水養殖池,以前他曾在這裡,用心養出漂亮的班節蝦,蝦子卻一夜之間莫名其妙死光,更早之前則是不知道花枝會吃蝦子,把兩種動物養在一起,後來才知道一些地方漁民當時都等著看,這樣一位高科技大老闆,會怎麼把錢往海裡丟,他難道不知道,理性的投資該有個停損點嗎?劉天和設的點,考慮的卻不只有錢。

劉天和:「我如果想要個人利益,我不會來生產水產或其他畜產品,我不會來打造品牌,我們的出發點,我們的目標在哪裡,我們如果有辦法,盡量要追求理想,我的理想目標是,既然癌症沒死,盡量做一些對天對地,對良心有意義的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一步一腳印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97

0.0353

0.155